婚内抚养费标准是根据什么原则制定的

更新时间:2023-12-16 00: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婚内抚养费标准没有具体原则,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按照月总收入的20%到30%的比例进行支付抚养费。
一、

婚内抚养费标准是根据什么原则制定的

  婚内抚养费标准没有具体原则,抚养费标准的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具体规定是,有固定收入的抚养人的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二条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所称“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

  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第五十条

  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二、

增加抚养费起诉书怎么写

  找法网提醒您,增加抚养费起诉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直接抚养人或在孩子作为原告的个人信息;

  2.被告的个人基本信息,比如姓名、职业、住所等;

  3.请求增加抚养费的诉讼请求以及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

  4.能够证明其主张的证据材料等。

婚内抚养费标准

三、

子女抚养费支付方式有哪些

  1.一次性给付。对于这种给付的方式,虽然有人认为应谨慎使用,但目前因人们经济收入有显著的增加,工作调动甚为频繁,也考虑到法院的执行效率;在法院判决离婚涉及子女抚养费的,往往大多都采用这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被大部份当事人所接受。

  2.定期给付和以物折抵。定期给付一般以月或季或年给付,以物折抵往往适用于下落不明的一方。一次性给付或以物折抵一般是以十八周岁为底线,即具体数目是按月或年的抚养费的数额乘以将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为止,计算总数一次性给付完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093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婚内抚养费通常标准是什么
婚内子女抚养费判决标准一般按月工资收入的20%~30%比例给付。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最高人民
婚内起诉抚养费,起诉离婚抚养费和婚内借的钱
你好,可以维权,本团队专业处理此类案件,如需帮助可以预约。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老公在婚内出轨,现在那女人想要抚养费,这有标准吗
出轨不属于法定能够离婚的情形,只是属于出轨方的一种过错情形,另一方可以因此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以及增加获得小孩抚养权的机率。 支付多少的小孩抚养费,一般先由男女双
婚内抚养费?
若前一次离婚诉讼发生在6个月前,现在你可以再次提起离婚诉讼。
农村抚养费标准是多少
农村抚养费标准是多少
子女抚养费标准
父母已经和父亲离婚10多年了,现在想和妈妈一起去
你好,可以协议变更抚养权,协商不成的,可以诉讼解决问题
父母亲离婚,是否不让孩子与母亲见面?
离婚后孩子父亲无权限制孩子不让母亲见。且母亲可以要求父亲停止侵害其探望权。如果父亲仍然阻碍探望权行使的,母亲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拘留、罚款
小孩抚养费多少钱一个月
小孩抚养费多少钱一个月
子女抚养费标准
父母离婚了,父亲的案底对孩子的政治审判有影响吗?
您是说的哪方面的影响?法律方面的影响吗?我们可以具体沟通情况后详细帮您解答或者携材料面谈
18岁以上子女抚养费标准
18岁以上子女抚养费标准
子女抚养费标准
我的父母在我没有记忆的时候就已经离婚了,我的母亲从小就没有出过一分抚养费也没有任何看护过我,想问我来
1、老人赡养费一般为赡养人收入的20%左右。我国法律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2、法律依据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