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与刑法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
更新时间:2024-01-14 14: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法典与刑法主要的不同点是调整对象的不同、任务的不同、违法责任的不同、适用法律的不同。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等。
一、
民法典与刑法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
1.调整对象的不同:民法典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刑法调整的是犯罪行为;
2.任务的不同:民法典的任务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刑法的任务是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
3.违法责任的不同: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刑事责任主要是限制人身自由
4.适用法律的不同:民法典主要适用民事法律规范,刑法适用刑事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 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二、
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罪刑法定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4.最新相适应是指刑罚的轻重;
5.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
6.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三、
刑法的作用有哪些
刑法作用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法律,刑法为重要的部门法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刑法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法律,不仅是通过刑罚来惩罚犯罪行为,也是在通过明确地法律条文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也具有保护国家财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所有的合法财产的意义。此外还保护国家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意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关系是什么,刑法如何规定
法律分析: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国家的名义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刑法还可区分为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指仅适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国,也叫单行刑法和附属刑。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法律依据:制定刑法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民法典假释期间是否计入刑期,刑法如何规定
法律分析:假释期一般是不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或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四条 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民法典与刑法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分析: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调整的主要是犯罪行为。而民法典则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 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