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利息约定不明如何避免纠纷的发生
更新时间:2024-07-17 09: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借款利息约定不明避免纠纷发生的方式是借贷要合法,考察借款人的信誉和偿还能力,借款利率应合理合法,及时催收到期借款。借款利息的偿还方式有借款本金和利息一并偿还。
一、
借款利息约定不明如何避免纠纷的发生
借款利息约定不明如下避免纠纷的发生:
1.借贷要合法;
2.注意考察借款人的信誉和偿还能力;
3.订立借贷协议;
4.借款利率应合理合法;
5.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
6.及时催收到期借款;
7.运用法律追讨欠款;
8.谨防“非法集资”式的民间借贷。
二、
借款利息有哪些偿还方式
借款利息有四种偿还方式:
1.借款本金和借款利息一并偿还;
2.先偿还本金,后支付利息;
3.先支付利息,后偿还本金;
4.不允许在借款合同成立之时,预先扣除利息。
找法网提醒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三、
借条借款人死了能起诉吗
借条借款人死了能起诉的,但是应当是起诉借款人的继承人要求其承担相应的偿还责任,借款人死亡,其借款应当由继承人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偿还,超出遗产范围的债务继承人不需要偿还。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条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借款利息约定不明如何办,法律怎样规定
如果当事人对借款的利息约定不明的,可以先协议补充;协议不成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来确定;但是如果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则视为没有利息。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