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判决书怎么查看

更新时间:2023-12-13 16: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单位犯罪判决书的查看方式是可以在法院的档案室进行查询;或者委托他人进行查询等。单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是对单位处以罚金;对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员处以刑罚。
一、

单位犯罪判决书怎么查看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1.当事人可以直接前往法院档案室查询,或委托别人去查询;

  2.非当事人可以在经法院办公室领导签字同意后,前往查询或委托别人查询;

  3.另外律师可以直接拿当时案件的委托书去法院查询。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第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在互联网设立中国裁判文书网,统一公布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

  各级人民法院对其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判文书质量负责。

二、

单位犯罪对刑事责任的应对方式是什么意思

  找法网提醒,单位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应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

  【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单位犯罪判决书

三、

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区别

  1.产生犯意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单位犯罪中,犯意只能产生于犯罪行为实施以前。共同犯罪中,犯意产生的时间是较为随意的,既可以是在实施犯罪以前,也可以在实施犯罪过程中。

  2.犯意的种类不同。单位犯罪中的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既可以都表现为直接故意,也可以有的表现为直接故意,有的表现为间接故意,还可以都表现为间接故意。

  3.承载犯意的最终主体不同。单位犯罪中,犯罪活动是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的,个人意志要通过单位的意志表现出来。共同犯罪中,除了各个共同犯罪人的犯意外,不存在其他犯意,犯罪活动一般就是以犯罪分子的名义实施的。这是区分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的一个重要标准。

  4.犯罪动机不同。单位犯罪中,各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实现单位利益。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目的。这是区分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512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犯罪罚款会写判决书上吗?
你好 你是什么案件的犯罪罚款呢?
单位犯罪 单罚制 判决书
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对单位犯罪基本实行双罚制。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非法占用农用地单位犯罪判决书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决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
单位犯罪免于刑事处罚判决书
你好:按单位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合同诈骗 单位犯罪判决书
对于合同诈骗案的定罪标准为: 1.主体为个人或单位; 2.主观方面为故意; 3.客体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4.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
犯罪不给判决书是怎样的
  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可以予以司法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
一审单位犯罪案件刑事判决书,首部的“被告
要看具体情况,建议及时委托律师到相关机关了解案情,积极行使辩护权利,争取最好结果。 如需帮助,可直接来电
脸受伤了,怎么要求赔偿呢?
你好,建议协商解决
但是没有工伤,怎么处理?
建议直接申请工伤认定
你好,我想咨询关于双重户口销户的规定
您好,这种情况我建议你咨询派出所户籍科。
让人在朋友圈里骂了但是没提名字
在朋友圈骂人对他人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属于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法律依据:《中华人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