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规定下的职工死亡抚恤金发放标准

更新时间:2024-01-08 01: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政策规定下的职工死亡抚恤金发放标准是因工死亡,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十倍,因病死亡,抚恤金为本人十个月的基本工资。
一、

政策规定下的职工死亡抚恤金发放标准

  政策规定下的职工死亡抚恤金发放标准:因工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因病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10个月基本工资;因工死亡的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其他。

二、

抚恤金有哪些分类

  我国抚恤金主要有两种:

  1.为伤残抚恤金,发放对象为因公致残的职工等;工人、职员因工负伤被确定为残废时,完全丧失劳动力不能工作退职后,饮食起居需人扶助者,发给因工残废抚恤费,至死亡时止。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工作退职后,饮食起居不需人扶助者,发给因工残废抚恤费,至恢复劳动力或死亡时止。

  2.为死亡抚恤金,发放对象是革命烈士、因公牺牲人的家属。公民依法获得政府发给的抚恤金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工人、职员因工死亡时,按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人数,每月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至受供养人失去受供养的条件为止。

抚恤金发放标准

三、

死亡抚恤金属于遗产范围吗

  死亡抚恤金不属于遗产范围。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抚恤金是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死者家属的一种补偿费用,是对死者家属的抚慰和经济补偿,应由受抚慰的家属享有。职工所在的单位,支付给亲属的一次性抚恤金是职工非因工死亡后,所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死者家属或其生前被抚养人的精神抚慰和经济补偿。

  由于抚恤金不是给予死者的,也不是死者生前的财产,发给死者家属的抚恤金不是对死者的经济补偿,而是有关单位给予其家属的物质帮助和精神安慰,特别是用以优抚、救助那些依靠死者生活而无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直系亲属,并非死者的个人财产,一般来说,抚恤金抚恤的对象是死亡人的近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及依靠其生活的未成年的弟、妹和抚养人。找法网提醒您,享受抚恤金待遇的人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二是死者生前主要或部分供养的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社会保障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927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工伤死亡抚恤金发放标准
工伤死亡抚恤金标准: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发生工伤事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
死亡抚恤金分配原则
死亡抚恤金分配原则
劳动合同纠纷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为: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生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职工死亡抚恤金的发放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企业职工死亡抚恤金发放标准: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比例发放给亲属,一般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
工亡的抚恤金发放标准是什么
发放死亡抚恤金的具体标准:职工因工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因病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10个月基本工资;因工死
工人死亡抚恤金发放标准是什么
企业职工死亡抚恤金发放标准: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比例发放给亲属,一般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
我有嫌疑人。我能报警吗?
建议赶紧报案处理
合肥小区类,住宅改为快递驿站,必须本栋楼全部业主同意吗
法律分析:居民楼里设立快递公司站点需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如果有一户利害关系的业主不同意,则不合法。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
我银行卡被泰安市公安冻结,公安机关要求做出说明我应该怎么跟公安机关沟通处理需不需要请代理处理沟通处理
在司法活动中,公安机关可能会因为办案、司法等的需要,而冻结公民个人银行卡。那么,公安机关冻结公民个人银行卡需要通知本人吗?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冻结银行卡之前公安
相关文书下载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