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养殖场拆除的法律规定解析
更新时间:2023-09-13 15: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对农村养殖场拆除的法律规定是由政府部门作出拆迁方案后,与被征收人约定具体的补偿事宜后签订征收协议,而后被征收人需要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进行搬迁。
一、
对农村养殖场拆除的法律规定解析
农村养殖场可以强拆。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二、
养殖场拆除赔偿多久到账
拆迁补偿款一般3个月内能到账。实施征地拆迁应当遵循先补偿、后征收的原则,拆迁补偿款应自征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未补偿到位的可以拒绝交付土地和房屋。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条,房屋征收与补偿应当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

三、
违法拆除养殖场怎么维权是正确的
1.行政裁决。找法网提醒您,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
2.民事仲裁或民事诉讼。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协议的约定的搬迁期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3.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房屋拆迁纠纷对行政裁决不满的,可以进行行政诉讼。但是行政诉讼有个前置的条件,行政裁决后对其裁决结果不满意的,可进行行政复议,对复议不满意的可依法进行行政诉讼。
4.补偿协调裁决。是指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这是国家为减少、解决征地纠纷而推行的制度。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养殖场被“误拆”怎么办,法律有哪些规定
法律分析:
强拆养殖场的情况有:
1、如果是违建可以依法拆除的。但可以索要补偿,拆除违法建筑也是可以要赔偿的。
2、如果对已经被征用的养殖场进行补偿,而养殖场主人拒绝搬迁的可以进行强拆。
养殖场没有养殖证会被强行拆除吗,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1. 即便没有手续的养殖场,也不能随便拆除。拆除需符合法律手续,不符合时可通过行政诉讼要求赔偿。若拆除手续合法,则只能被拆除。
2. 法律依据规定,对于非法占用的土地上的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自行拆除。若继续施工,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
3. 若建设单位或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在接到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养殖场卫片遭强拆怎么办,有哪些法律规定
遇到强制拆迁养殖场被征收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收集相关违法拆迁的证据,向公安报警;
2. 通过申请信息公开,收集征收程序操作中的违法点,向征收方施加压力;
3. 依法提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同时,对于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追究刑事责任、给予处分以及治安管理处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