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后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11-30 14: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后的操作步骤是公安机关继续对案件进行侦查;对于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解除相关的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超过十二个月。
一、
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后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取保候审后流程是如下:
1.被取保候审人员被羁押的,执行机关向看守所发出释放通知书,释放被取保候审人;
2.办案机关继续对案件进行侦查,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
3.被取保候审人员要遵守相关规定,如果违反相关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其违反规定的情节,决定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保证人保证的,对保证人进行处罚;
4.侦查后发现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解除取保候审措施,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二、
取保候审期限到底有多长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每个具体案件的期限,则要根据案情的需要,或更短期限即可办结,但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
不得取保候审的条件有哪些
找法网提醒,刑事案件中如下情况下不得取保候审:
1.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
2.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
3.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但是若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则可以取保候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家属如何自己申请取保候审
家属想要为当事人申请取保候审,应深入学习《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申请材料,包括撰写申请书、提供身份证明等;
2. 前往人民检察院提交申请,并与办案机关进行沟通;
3. 耐心等待办案机关的审查决定;
4. 如果获得批准,办理相关手续。
如情况紧急或特殊,建议考虑通过律师协助进行申请。
在何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并获得批准
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时,需先确认自身是否符合相关条件,如考虑犯罪性质、社会危险性等因素。接着,需准备完整的申请材料,如申请书、担保物等,并提交至办案机关。由于办案机关需审核案件及申请人的具体情况,整个流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特别地,若案件涉及严重情形,如恐怖活动等,取保候审的审批可能会更为严格。
嫌疑人罪犯如何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需满足条件并提出申请。具体操作:1. 提出申请,向办案机关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证据;2. 等待审查,办案机关将审查申请是否符合取保条件;3. 决定执行,若符合条件,办案机关将决定取保候审并由公安机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