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合伙纠纷的法律实务指南
更新时间:2023-09-13 00: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处理合伙纠纷的方式是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第三方进行调解,调解失败的可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合伙合同纠纷和合伙协议纠纷的区别有内容、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一、
处理合伙纠纷的法律实务指南
处理合伙纠纷的法律实务指南:
1.协商解决;
2.通过第三者调解解决;
3.申请仲裁。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诉讼途径解决。合伙协议中未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
合伙合同纠纷和合伙协议纠纷有何区别
1.内容上的区别。合伙人订立合同和协议里的内容不同,产生纠纷时需要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提供合同或者是协议,合同或协议一般只是名称,叫法的不同。产生纠纷的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风俗,当事人可以任意约定合同或协议的名称,内容,形式,都是有效的。
2.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合伙人在签订合同与协议虽然有其共同之处,但两者也有其明显区别。合同的特点是明确、详细、具体,并规定有违约责任;而协议的特点是没有具体标的、简单、概括、原则,不涉及违约责任。从其区别角度来说,协议是签订合同的基础,合同又是协议的具体化。

三、
合伙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合伙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找法网提醒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第五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想知道合伙纠纷败诉后合伙纠纷怎么办
个人合伙纠纷处理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合伙企业未经清算的,尚未终止;
2、合伙企业未经清算的,不予受理;
3、因财务制度的混乱驳回分割财产的诉讼请求等其他误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八十五条
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
(一)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
(二)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三)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四)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三十天;
(五)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六)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因。
合伙合同纠纷和合伙协议纠纷区别
法律分析:合伙合同与合伙协议的区别在于:
1、个人合伙可以订立口头的合伙协议;合伙企业必须书面的合伙协议;
2、合伙企业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可以使用该合伙企业的字号,个体工商户不可以设立分支机构;
3、个人合伙由全体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而合伙企业存在有限合伙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六十七条 合伙合同是两个以上合伙人为了共同的事业目的,订立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协议。
第九百六十八条 合伙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期限,履行出资义务。
第九百六十九条 合伙人的出资、因合伙事务依法取得的收益和其他财产,属于合伙财产。
合伙合同终止前,合伙人不得请求分割合伙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