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情形可以使租赁合同解除
更新时间:2024-06-26 08: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可以使租赁合同解除的情形包括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租赁物权属有争议的等。解决租赁合同纠纷的方式包括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请求第三方进行调解,向法院提起诉讼等。
一、
有哪些情形可以使租赁合同解除
可以解除租赁合同的情形分别有下列几种:
1.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未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情形;
2.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情形;
3.租赁物被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的情形;
4.租赁物权属有争议的情形;
5.法律其他规定。
二、
怎样解决租赁合同纠纷
1.协商解决,房屋租赁当事人因租赁房屋发生纠纷的,应当协商解决。
2.协商不成的,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解决。
协商不成的,应当按照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的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解决。
(1)申请仲裁解决问题
仲裁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定方式。但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应当双方自愿,并事先在合同中约定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若事先在合同没有约定,事后双方当事人又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
(2)民事诉讼解决问题
若当事人在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诉讼方式解决的或者在纠纷发生后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租赁当事人违反相关规定,致使租赁合同无效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三、
租赁合同纠纷主要包括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租赁合同纠纷主要包括租赁合同效力的纠纷、承租人拒付租金的纠纷、租赁房屋是违章建筑的纠纷、租房质量不合格的纠纷以及出租人擅自收回房屋的纠纷等。
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规定,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七百二十二条规定,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请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能解除租赁合同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能解除租赁合同的法定情形有:
1、因不可归责于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赁物毁损灭失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2、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
3、承租人未按照约定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
4、承租人无正当理由迟延支付租金的;
5、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承租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包括:
1、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未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
2、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
3、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的,逾期不支付的。
同时,若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承租人也可以解除合同。此外,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但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租赁合同解除的情况有哪些
租赁合同解除的情形有:
1、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
2、租赁物无法使用,包括租赁物被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租赁物权属有争议,以及租赁物具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使用条件的强制性规定情形;
3、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
4、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
5、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租金。
此外,对于不定期租赁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如果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可以解除租赁合同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可以解除租赁合同的法定情形有:
1. 不定期租赁的;
2. 租赁物有瑕疵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危及承租人安全健康的;
3. 承租人使用不当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
4. 承租人擅自转租的;
5. 承租人不依租赁物性质对租赁物进行使用收益的;
6. 承租人经催告逾期支付租金的。
此外,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承租人有以下行为时,出租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1. 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未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
2.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
3. 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逾期不支付的。
同时,因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