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几小时报告
更新时间:2023-09-07 00: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报告。需要注意的是,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是单位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向上级报告等。
一、
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几小时报告
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报告。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2.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二、
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
找法网提醒您,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处理如下:
1.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2.单位负责人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4.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组织事故抢救。

三、
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
事故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1.特别重大事故,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的事故;
2.重大事故,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
3.较大事故,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
4.一般事故,一次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怎么办?
1.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当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责任制。
2. 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全面负责。
3.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在工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报告意味着什么?
法律分析: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参建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3)事故的初步原因;
(4)事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第六十九条 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工程监理单位转让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怎么写
有关部门对于事故进行调查所出具的事故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有: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法律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二条<br/>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br/>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br/>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br/>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br/>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br/>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br/>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