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医患纠纷的部门是谁
更新时间:2023-10-08 02: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解决医患纠纷的部门是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当事人在无法自行协商解决的时候,便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进行调解。医患纠纷的调解原则是查明事实的原则、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合法原则等。
一、
解决医患纠纷的部门是谁
医疗纠纷可以请求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医疗民事纠纷与其他民事纠纷一样,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纠纷,是民法的调整范畴。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私法自治”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国家不予干预,因此,双方当事人可以就医疗纠纷进行协商,也可以进行民间调解和行政调解。
二、
医患纠纷的调解原则
医患纠纷的调解原则如下:
1.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是正确进行调解工作的基础。如果在没有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情况下进行调解,调解工作就会无的放矢,双方当事人也难以互谅互让。
2.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调解协议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自愿协商的结果。也就是说,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无论属于何种情况,都必须是当事人自愿的结果,而不能是调解人员强迫、压服的结果。
3.合法原则。合法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符合实体法。即当事人双方达成的协议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二是符合程序法。即在调解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原则进行。

三、
医患纠纷中的赔偿事项有哪些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规定,医疗纠纷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陪护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四十九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一)医疗事故等级;
(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医疗事故找哪个部门医院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医疗事故争议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
第四十四条 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或者判决书。
你可以问哪个部门解决医疗纠纷
一、医疗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1、医疗纠纷找以下部门解决:
(1)县卫生局医政股,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县卫生局医政股申请,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2)县人民调解中心医患纠纷调解室,医患双方本着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在县人民调解中心医患纠纷调解室负责人的主持下进行调解;
(3)人民法院起诉,患者或其家属可向县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申请,由法院组织安排司法鉴定或医疗事故鉴定,并依据鉴定结论,依法做出民事判决。
2、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
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
(一)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医疗纠纷医院次要责任如何赔偿
医疗纠纷医院次要责任的赔偿具体如下:
1、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2、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可问医疗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医疗纠纷找以下部门解决:
1、县卫生局医政股,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县卫生局医政股申请,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2、县人民调解中心医患纠纷调解室,医患双方本着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在县人民调解中心医患纠纷调解室负责人的主持下进行调解;
3、人民法院起诉,患者或其家属可向县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申请,由法院组织安排司法鉴定或医疗事故鉴定,并依据鉴定结论,依法做出民事判决。
医疗纠纷医院次要责任如何赔偿
医疗纠纷医院次要责任的赔偿具体如下:
1、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2、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
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
(一)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
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
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