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同犯罪及其认定标准
更新时间:2023-11-13 12: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共同犯罪的法律概念及其认定标准是两人及以上的犯罪主体在主观上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行为人实施了共同犯罪的行为,由此需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并依照所犯罪行分别处罚。
一、
什么是共同犯罪及其认定标准
共犯的认定标准如下: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二、
共同犯罪怎么量刑
共同犯罪应这样量刑:
1.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2.对于除上述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3.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三、
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区别
找法网提醒您,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区别如下:
1.前者犯意只能产生于犯罪行为实施以前,后者犯意可以是在实施犯罪以前,也可以在实施犯罪过程中。
2.前者单位成员并非都有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后者参加人都有犯罪意图和相应的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共同犯罪怎么认定行为
共同犯罪的认定应综合考虑以下方面:首先,需确认是否存在共同行为人;其次,分析行为人之间是否存在共同故意;最后,评估行为人的客观行为是否相互联系。对于主犯和从犯,将依据《刑法》分别进行处罚,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
什么情形不构成共同犯罪,法律上如何认定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多样。如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应教育引导;无共同犯罪故意,则分别追责;无共同犯罪行为或侵犯不同客体,也需分别处理。处理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确保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共同犯罪数额认定,有哪些规定
共同犯罪数额按全部金额认定。主犯承担全部责任,从犯可轻罚。需综合考虑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具体作用、地位和犯罪情节等因素,确保量刑公正合理,并根据证据情况作出准确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