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计算依据是什么工资
更新时间:2023-11-01 09: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工伤赔偿工资计算依据是按照原来的工资标准发放,但是不能超过12个月。常见的工伤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
一、
工伤赔偿计算依据是什么工资
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延长的,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二、
常见工伤赔偿项目有哪些
工伤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第三款的规定,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三、
工伤认定住院期间可以申请吗
工伤认定住院期间可以申请,其用人单位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30天内,可以向社保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的申请。找法网提醒您,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工伤按照什么标准发放工资
对于工伤期间的工资,依据工伤前的工作时长和平均工资来计算。如果工作满一年,按照前一年的平均工资发放;如果未满一年,则根据实际工作时间的平均工资进行支付。若无法确定平均工资,将按照不低于当地职工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进行发放,确保工伤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职工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
职工工伤期间的工资发放具体规定如下:首先计算工伤前的月平均工资;其次按照劳动合同中的约定进行发放;如果合同中没有相关约定或无法确定工资标准,则按照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进行发放。重点在于确保工资发放的及时性和足额性,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核心关键词为工伤期间、工资发放、计算方法和权益保障。
工伤工资按什么标准发发多久
工伤工资发放应依原工资标准支付。具体做法包括三点:首先,确定工伤前的月平均工资;其次,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最后,如果无法确定具体数额,则按照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给予发放。我们致力于确保工伤工资的及时、足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