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是属于劳动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数额达到较大的,是属于犯罪行为。劳动者被拖欠工资的,可以通过举报、申请劳动仲裁等的方式追讨工资。
拖欠工资的解决办法如下: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2.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
拖欠工资多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在法律上并未规定,只要存在拖欠工资行为就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合法权益。
具体流程如下:
1.申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
2.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3.开庭。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将进行明确仲裁请求、被申请人答辩、仲裁庭调查事实、当事人双方举证质证、辩论、陈述等环节。
4.调解。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5.裁决。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找法网提醒您,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在维权前应注意要收集的证据主要有:
1.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2.能证明拖欠工资的证据。具体包括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或有公司负责人的录音录像等,如果能设法取得单位直接出具的结欠工资证明则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