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更新时间:2023-08-16 05:2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包括违法行为没有造成危害结果;当事人不存在主观上的过错;及时改正等。当事人被行政处罚的,一般不会留下案底。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一般是两年。
一、
什么情况下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如果存在下列情形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1.行为人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2.行为人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了。
3.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
虽然上述情形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但是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二、
行政处罚会留下案底吗
找法网提醒,行政处罚不会留下案底。案底是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为"前科"。个人的刑事犯罪记录,存于当地或上至国家级的档案中,是自然人的历史另类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三、
行政处罚时效受哪些条件的限制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当事人有违法所得,除依法应当退赔的外,应当予以没收。违法所得是指实施违法行为所取得的款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违法所得的计算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行政处罚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停止追究?
可停止追究。具体操作:1. 确认无违法事实或行为超过追究时效后,向县级公安机关申请终止调查;2. 提供相关证据和情况说明;3. 经负责人批准后,正式终止调查。
不予以行政处罚的条件是什么?
行政处罚法不予处罚的条件包括:
1.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
2. 对于不满14周岁的行为人实施的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但应责令其监护人进行管教。
3.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的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但应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4. 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予处罚。对于已满14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应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而对于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实施的违法行为,则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不予处罚的情形有什么
关于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不予处罚的适用情形: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初次违法。初次违法,是指当事人第一次实施违法行为。如果当事人存在多次违法的情况,即便违法行为轻微、及时纠正且没有危害后果,行政机关一般也不能不予行政处罚。
2.危害后果轻微。危害后果轻微是指当事人实施了违法行为且已经造成了危害后果,只不过这种危害后果相对较轻。
3.及时改正。是指当事人对其实施的违法行为已经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