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被强拆如何申诉

更新时间:2023-07-28 11: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房屋被强拆申诉方法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维权,一般情况下首先向公安局报案。可以强制拆除的情形有逾期不改正的违章建筑、征收人已给予货币补偿周转房的等。
一、

房屋被强拆如何申诉

  公民的房屋遭受到非法强拆时,公民是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如果不涉及到犯罪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维权。房子被强拆是可以向当地的房管部门来进行投诉举报。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拆迁人遭受到非法暴力强拆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以向拆迁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找法网提醒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

  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二、

什么情形可以强制拆除

  以下情形可以强制拆除:

  1.属于逾期不改正的违章建筑和超期临时建筑的;

  2.征收人已给予货币补偿、产权调换房屋或周转房的;

  3.被征收人未按征收补偿协议期限履行交房义务的;

  4.被征收人法定期限内不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同时不申请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房屋被强拆

三、

对强拆不服的复议期限

  找法网提醒,强拆的行政复议期限是六十日,但是,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应当在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强行拆房怎么投诉
一、强拆怎么举报最有效 1、公民的房屋遭受到非法强拆时,公民是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如果不涉及到犯罪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维权。房子被强拆是可以向当地的房管部门来进行投诉举报。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拆迁人遭受到非法暴力强拆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以向拆迁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 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二、强制拆迁听证的原则是什么 强制拆迁听证的原则如下: 1、公开原则,公开是听证程序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防止用专横的方法行使权力的有力保障; 2、职能分离原则,在听证过程中从事裁决和审判型听证的机构或者人员,不能从事与听证和裁决行为不相容的活动,以保证裁决公平; 3、事先告知原则,举行听证,作出强拆决定前,应当告知相对人听证所涉及的主要事项和听证时间、地点、以确保相对人有效行使抗辩权,从而保证行政决定的适当性与合法性; 4、案卷排他性原则,在正式听证程序作出的决定只能以案卷为根据,不能在案卷以外,以当事人未知悉和未论证的事实为根据。
律师解答动态
首先尝试在活动软件里找客服入口,跟客服说明免费抽奖不应算下单,要求取消。若找不到客服,在活动页面找常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4分钟前
您好,我理解您现在的担忧。关于您说的情况,我有几点建议:首先,正规律师处理网贷逾期案件时,确实需要了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驾龄未满三年签加盟协议可能存在问题,因为不少地方对网约车驾驶员驾龄有三年以上的要求。你先看看协议里有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先看看租房合同咋写的,按合同约定处理纠纷。要是合同没说清楚,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协商,各退一步,达成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这种情况,小孩监护人可能要担责,因小孩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有监护义务。出租车司机若没尽到提醒开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25分钟前
关于租号被禁言要求赔偿的问题,我的分析如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游戏账号租借行为本身存在法律风险。根据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32分钟前
您好,我理解您的情况。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工伤职工继续缴纳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