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裁决后不履行怎么处理
更新时间:2023-08-27 05: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行政裁决后不履行的处理是加处罚款,加处罚款数额不得超过罚款的数额,可将查封的财物进行拍卖,抵缴罚款。申请行政裁决需要符合的条件是申请人为直接利害关系人。
一、
行政裁决后不履行怎么处理
行政裁决后不履行的处理: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得超出罚款的数额;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依法处理或者将冻结的存款、汇款划拨抵缴罚款;据法律规定,采取其他行政强制执行方式。
二、
申请行政裁决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找法网提醒您,申请行政裁决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人与申请行政裁决的民事纠纷有直接利害关系;
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有具体的行政裁决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行政裁决范围和收到申请的裁决机关的职责范围。

三、
行政诉讼中判决和裁定的区别是什么
1.适用的事项不同。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目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地指挥诉讼,清除诉讼中的障碍,推进诉讼进程。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实体法律关系,目的是解决民事权益纠纷,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得以解决。
2.作出的依据不同。裁定根据的事实是程序性事实、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作出。判决根据的事实是人民法院认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依据的法律是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实体法,判决只能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
3.形式、上诉范围、上诉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裁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而判决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准许当事人在裁定后10日内上诉,其他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而判决允许上诉的范围比较广泛,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在判决作出后15日内准许上诉。裁定的效力可以相应改变,如对中止诉讼的裁定,在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作出恢复诉讼程序的新裁定;而判决的效力及于实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行政裁决后不履行怎么办
行政裁定书一方不履行判决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九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决定如何处理
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又不提起行政诉讼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进行强制执行,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强制执行。<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br/>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br/>
(一)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br/>
(二)划拨存款、汇款;<br/>
(三)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br/>
(四)排除妨碍、恢复原状;<br/>
(五)代履行;<br/>
(六)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行政处罚不履行怎么办
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对其加处罚款;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依法处理;或者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等。<br/>
法律依据:<br/>
2021年7月15日生效的《行政处罚法》第六十六条<br/>
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br/>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br/>
第七十二条<br/>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br/>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得超出罚款的数额;<br/>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依法处理或者将冻结的存款、汇款划拨抵缴罚款;<br/>
(三)根据法律规定,采取其他行政强制执行方式;<br/>
(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br/>
行政机关批准延期、分期缴纳罚款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自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罚款期限结束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