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件判决生效的期限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10-15 09: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离婚案件判决生效的期限是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的十五天内当事人都没有提出上诉申请的,在第十六天开始,离婚诉讼判决书便能依法生效,并对诉讼当事人产生强制执行力。
一、

离婚案件判决生效的期限是什么

  离婚判决生效时间是:

  1.第一审离婚判决生效时间是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后的第二天,即当事人在法定上诉期限未提出上诉,但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除外;

  2.第二审离婚判决生效时间是人民法院判决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二、

离婚案件当庭宣判吗

  诉讼离婚一般是当庭宣判。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并且,人民法院在定期宣判时,当事人拒不签收判决书、裁定书的,应视为送达,并在宣判笔录中记明。

离婚判决

三、

离婚诉讼材料需要几份

  找法网提醒您,提交离婚诉讼需要的材料有:

  1.离婚起诉书一式三份;

  2.结婚证原件及其复印件一式三份;

  3.当事人双方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一式三份;

  4.涉及子女抚养权须提交子女出生证明或亲属关系证明;

  5.涉及财产争议须提交经过公证的对财产拥有合法权的有关证明。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074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打离婚官司判决的时效规定能是什么
法院判离婚了一般经过下列时间能给判决书:1、如果人民法院定期宣判的,应当在指定的宣判日期内,作出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2、如果人民法院决定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
怎么查询离婚判决离婚判决
你好,可以直接向原来作出生效判决的法院申请复印。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离婚案件判决后执行判决的时效有什么规定
法律分析:法院作出离婚判决书后,裁判文书有效期应当是,如果当事人没有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的,该判决书生效,生效的判决书永久有效,当
法院判决的情形是什么,离婚的时效
法律分析:由人民法院判决离婚的,应当根据宣判方式确定多久给判决书。人民法院不存在协议离婚,只存在诉讼离婚,当事人选择去人民法院进行诉讼离婚的,人民法院审理后,选
离婚判决书缺席,能判决离婚吗?一方缺席离婚判决法院能判决离婚吗?
法院可以用公告送达判决书,在当地影响力最大的官方报纸上公告送达,60日后生效。   如果公民不去签字,法院会通过邮寄送达或是直接送达的方式进行送达。邮寄送达已
起诉离婚怎么判决,起诉离婚,如何判决?
你好,最好让对方出庭,这样能较快解决,详情电询。
离婚 判决,离婚,判决不合理
您好,您可以选择上诉,请问你上诉了没啊!
假如老板给我的工资和他在工作中说的不一样
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未成年人付款导致公司冻结6万元
协商不成可以起诉处理
事业单位降低岗位工资,是否同时降低两级工资?
您好!如果是由于您的工作失误而造成单位损失,那么单位可以根据单位制度对您处以降级、降工资的惩罚
老板昨天让去我她哪里上班,和我谈的工资不一样怎么办
处理工资争议,可协商、申请调解、仲裁或诉讼。选择时需考虑效率、成本及个人证据情况,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由于用人单位具有用工管理权,单位批准的形式提前离职。有法律依据吗?
可以,但需协商一致。自我申请离职需向单位提交书面申请,单位同意后办理离职手续,若单位不同意,则需等待30日后离职。在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
您好公司原因造成社保补缴不能积分落户怎么办
因公司原因造成社保补缴影响积分落户,常见处理方式包括与公司协商、向社保部门投诉、提起劳动仲裁或诉讼。选择方式应考虑证据充分性、损失大小及时间成本。若证据充分且损
女婿是一般户,小宝宝上户口后不在同一个户口本上,为何要把小宝宝跟女婿拉到我们的建档立卡户
常见处理方式包括:了解当地政策,咨询民政部门,提交相关材料证明家庭关系,申请变更户口本等。选择处理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如政策要求、家庭实际情况等综合考虑。
相关文书下载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