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起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诉讼
更新时间:2023-07-15 00: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提起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诉讼的流程应当是由当事人准备好起诉状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反不正当竞争需要准备的证据有当事人实施限制竞争的资料、询问笔录、证人证言等。
一、
如何提起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诉讼
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协商处理;实在协商不了的,可以去法院起诉维权。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的复印件。
二、
反不正当竞争需要什么证据
限制竞争案件的主要证据:
1.当事人据以实施限制竞争行为的文件、通知、通告、 合同等文书资料。
2.当事人询问笔录。找法网提醒,应当载明实施限制竞争行为的目的 起止时间、方式、过程、范围、后果以及经营收入、违法所得、纳税情况,是否使用了强制手段等。
3.证人证言或调查笔录 (重点同上 ) 。
4.与涉案行为相关的票据、帐册等有关资料以及经当事 人确认的经营收入、违法所得及纳税情况统计清单。
5.其他相关材料。

三、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征
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
2.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性,主要表现在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既包括违反了第二章关于禁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包括违反了该法第2条的原则规定。经营者的某些行为虽然表面上难以确认为该法明确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是只要违反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或违反了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也应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3.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不正当竞争的判断标准,不正当竞争要怎么来判断?不正当竞争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不正当竞争的判断标准如下:
1. 主体
《反不正当竞争法》界定的主体仅三类: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在判断一个主体是否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主体时,应当以是否从事经营活动为标准。
2. 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第二个构成要件为经营者在客观上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竞争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上有意识地开展竞赛和争夺消费者的行动。“不正当”则具有较大的主观判断性。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界定了相应的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 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合法权益指的是其他经营者依法受到保护的权利和利益。
4. 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之间还应当存在因果关系。
5. 主观过错
根据我国民法的一般原理,侵权责任的承担应当以过错为要件。因此,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营者应当具有主观的过错。
不正当竞争的判罚标准,不正当竞争是什么意思?不正当竞争的判罚标准是怎样的?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以及其他有关市场参与者采取违反公平、诚实信用等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去争取交易机会或者破坏他人的竞争优势,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的判罚标准:
1. 主体: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界定的主体仅三类: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2. 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在客观上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
3. 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 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之间还应当存在因果关系。
5. 主观过错。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给予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正当竞争
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应从以下四方面界定: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市场竞争为目的。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
(四)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多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