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医疗纠纷的解决方案
更新时间:2023-08-18 06: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应对医疗纠纷的解决方案有双方自愿协商,协商不成的可由第三方调解,调解不成的可向法院起诉。发生医疗纠纷须准备身份证、起诉状、双方存在医患关系的证据等材料。
一、
如何应对医疗纠纷的解决方案
如下应对医疗纠纷的解决方案:
1.医疗纠纷的双方可以自愿协商;
2.医疗纠纷的一方或双方可以申请人民调解;
3.申请行政调解;
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医患双方人数较多的,应当推举代表进行协商,每方代表人数不超过5人。
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医患双方应当文明、理性表达意见和要求,不得有违法行为。协商确定赔付金额应当以事实为依据,防止畸高或者畸低。对分歧较大或者索赔数额较高的医疗纠纷,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解决。
二、
发生医疗纠纷须准备哪些材料
医疗纠纷诉讼需要以下材料:身份证等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材料,起诉状,证明原、被告间存在医患关系的材料如门诊、住院病历、医疗费发票等,证明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具体材料。
找法网提醒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三、
医疗纠纷鉴定标准有哪些
医疗纠纷鉴定标准有如下: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如何确定医患纠纷的最佳解决方案?
医患纠纷有下列解决途径:
1、由医生、医院和患者自行协商解决;
2、通过第三方调解解决;
3、通过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来解决;
4、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解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五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如何确定医患纠纷责任的最佳解决方案?
法律分析:第一,发生医疗纠纷后,首先医患双方可以进行协商调解,达成协议,纠纷处理结束。
第二,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医患任何一方均可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请求进行医学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协调双方承担相应责任。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处理结束。
第三,如果不服协调,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跳过第
一、第二,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案情,委托鉴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做出依法判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如何解决医疗纠纷的过程和处理方法?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是:
1、医患双方可以采取协商、调解、诉讼方式解决;
2、情节严重,属于重大医疗纠纷的,由卫生主管部门引导解决。
纠纷解决后,对于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者依法达成的协议书,当事人应当履行。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法律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第二十八条
发生重大医疗纠纷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卫生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