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导致死亡应如何处理

更新时间:2023-08-11 09:06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医疗事故导致死亡处理方式是家属提出医疗事故争议,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申请赔偿。医疗纠纷诉讼需要的材料包括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材料等。
一、

医疗事故导致死亡应如何处理

  死亡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流程如下:

  1.家属提出医疗事故争议;

  2.家属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3.接到医疗事故鉴定书后,根据鉴定结果,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赔偿,也可以申请卫生局调解、或者申请由法院判赔。

  4.如果鉴定出是有医生不负责任导致病人直接死亡的或者对病患造成重大伤害的,那么就构成医疗事故罪。中国法律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

医疗纠纷诉讼需要哪些材料

  找法网提醒您,医疗纠纷立案时应提供的材料:

  1.提交起诉状正本一份,并按被告人数提供相应的副本。

  2.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材料。

  3.原告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死者亲属的,应提交死者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证明及继承人基本情况的证明(找法网提醒,一般包括户口簿、当地派出所证明)。

  4.证明原、被告间存在医患关系的材料,如门诊、住院病历、医疗费发票等。

  5.证明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具体材料。

  6.法律规定的其他材料。

医疗事故导致死亡

三、

医疗纠纷追诉时效是几年

  医疗纠纷追诉时效是三年。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如何处理医疗事故?
医疗纠纷处理方法:1、和医院协商限额5万;2、医调委调解限额15万;3、卫健局调解限额15万;4、向法院起诉不限额。损失数额10万以下的建议调解或协商。伤残、死亡情况应当诉讼解决。
医院耽误病情致死亡如何处理
医疗事故死亡的处理:<br/> 1、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br/> 2、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br/> 3、当事人可以采取协商、调解、诉讼方式解决争议。<br/> 法律依据:<br/>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br/>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 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br/>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br/> 第四十三条<br/> 医疗事故争议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 <br/> 第四十四条<br/> 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或者判决书。
医院医疗事故致死如何处理
发生医疗事故致死的情况,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协商解决,其协商内容不得违反相关法律,也可以请求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还可以通过法院判决解决争议。<br/> 法律依据:<br/>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br/>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br/> (一)双方自愿协商;<br/> (二)申请人民调解;<br/> (三)申请行政调解;<br/>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br/>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br/>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br/>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律师解答动态
这个事情联系一下应该可以按照投诉程序进行
刘江律师
刘江律师
2分钟前
你无需承担前夫冒用你身份证办理信用卡所产生的欠款,应立即报警并联系银行说明情况,同时收集相关证据积极
刘江律师
刘江律师
3分钟前
7月2日离职,公司不缴纳当月社保是不合法的。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3分钟前
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一般来说,保险公司自动扣款续保的前提是您之前已经签署过自动续保协议或
刘江律师
刘江律师
3分钟前
在国家开放大学报了名但尚未参加任何服务和教育培训,通常是可以退还学杂费及报名费的。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