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申请常见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2023-07-01 12: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财产保全申请常见注意事项,财产保全申请限于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或者请求的范围。在紧急情况下,利害关系人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申请财产保全措施,如果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需要对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一、
财产保全申请常见注意事项
财产保全申请常见注意事项有:
1.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2.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4.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5.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二、
财产保全流程是怎么样的
申请财产保全保全基本流程:
1.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材料;财产保全申请书,被申请人财产线索说明,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担保书(或保证书)、财产信息、权属或资信证明等,起诉基本材料(立案受理后即向立案庭申请的);
2.制作财产保全申请笔录;
3.等待法院审核,在审核通过后缴纳财产保全申请费。

三、
财产保全的解除条件有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财产保全的解除条件有:
1.诉前保全措施采取后,利害关系人在15日内未起诉的;
2.被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
3.申请人在财产保全期间撤回申请,人民法院同意其撤回申请的;
4.人民法院确认被申请人申请复议意见有理,而作出新裁定,撤销原财产保全裁定的;
5.被申请人依法履行了人民法院判决的义务,财产保全已没有存在意义的。
受诉人民法院院长或者上级人民法院发现采取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措施确有错误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立即纠正。因申请错误造成被申请人损失的,由申请人予以赔偿;因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错误造成损失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赔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财产保全能保全几次
法律分析:
1. 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为,情况紧急,如不采取保全措施,利害关系人的权益会因此受到损害;同时,将来提起的诉讼需为给付之诉。
2. 保全的程序包括:利害关系人需向保全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需提供一定的担保。人民法院将对申请进行审查,并在48小时内作出是否采取保全措施的裁定。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将立即开始执行。
注:以上内容已去掉法条引用及具体内容,仅保留了法律分析部分,并按照原文格式和序号进行了整理。
办理财产保全时应注意的问题能是什么
申请财产保全时要提交以下材料:<br/>
1、财产保全申请书;<br/>
2、需查封、扣押的财产信息;<br/>
3、相当于财产保全价值的财产担保资料;<br/>
4、当事人的身份证明;<br/>
5、法院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br/>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