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遭侵犯应该怎样处理
更新时间:2023-07-01 17: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专利权遭侵犯处理的方法是自行协商或者请求第三方的调解;向专利局等有关行政部门举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等。
一、
专利权遭侵犯应该怎样处理
发明专利权被侵犯的,可以选择的解决途径有以下三种:
1.协商与和解。专利权人和被控侵权人均可自行协商或在其他第三方的调解、斡旋下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
2.行政裁决或协调。专利权人在侵权人侵权事实和证据充分确凿的情况下,可向专利局等有关行政部门举报,由其采取行政措施,对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后作出行政处罚。找法网提醒您,在行政裁决过程中,有关专利行政部门基于有关当事人的申请,可对专利侵权的民事责任进行调解。
3.向法院起诉。专利权人在发现侵权人侵犯其专利权后,亦可径自向侵权行为地、被告所在地等相关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等。
二、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1.全面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指如果侵权物或者方法侵权成立,那么该产品或者方法应该具备专利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每一项特征,缺一不可。
2.等同原则,是指侵权物的技术特征同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相比,表面上看有一个或若干个技术特征不相同,但实际上是实现现了相同的功能,达到了相同的技术效果,视为等同。
3.禁止反悔原则,是指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或维持专利权有效过程中所放弃的内容,不能再纳入专利保护范围。

三、
专利侵权赔偿标准是什么
找法网提醒您,发明专利侵权赔偿标准为:
1.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
2.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3.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4.法院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被告专利侵权应该怎么样办
被人告了专利侵权应该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并在收到起诉书副本之日起15天内向法院提交答辩状。且该答辩状应当载明被告具体身份信息、权利主张等内容。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br/>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br/>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专利侵权纠纷如何处理
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br/>
1、协商与和解:专利权人和被控侵权人均可自行协商或在其他第三方的调解、斡旋下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br/>
2、向法院起诉:专利权人在发现侵权人侵犯其专利权后,可以向侵权行为地、被告所在地等相关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等。<br/>
法律依据:<br/>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br/>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br/>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br/>
(二)有明确的被告;<br/>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br/>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专用权被侵犯应该怎么办
专用权被侵犯应该自行协商处理。若当事人不能协商处理纠纷,或不愿意协商的,商标注册人以及相关厉害关系人可以依法向专利主管行政部门投诉处理,或直接前往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br/>
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br/>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