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赔偿主要涵盖哪些方面
更新时间:2023-07-05 14: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医疗纠纷赔偿主要涵盖的方面一般有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以及其他人身损害赔偿项目,针对不同的赔偿款项有不同的计算方式。在医疗纠纷当中快速确定赔偿主体一般是认定为医务人员。
一、
医疗纠纷赔偿主要涵盖哪些方面
对于当事人与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医疗纠纷,可以赔偿的项目种类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伙食费;陪护费等费用。找法网提醒您,此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作出的明文规定,医疗事故赔偿,应当按照以上项目和标准进行。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
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二、
在医疗纠纷中怎么快速确定赔偿责任主体
1.首先,实施医疗行为的医务人员是该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
2.其次,诊疗行为必须是该医务人员执行医疗机构的任务或者履行医疗机构应尽的义务时发生的。如果逾越了任务或职务,医务人员实施的行为即使属于医疗行为,也不应由医疗机构承担替代责任,因为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就是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职务关系。

三、
医疗事故赔偿如何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1.医疗事故等级;
2.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3.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医疗纠纷包括哪些
医疗纠纷包括医疗事故、医疗侵权等。处理方式有:1.协商,双方直接沟通解决;2.调解,通过第三方协助达成协议;3.仲裁,由专业机构进行裁决;4.诉讼,通过法院解决争议。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医疗纠纷的赔偿项目有哪些
处理医疗纠纷的赔偿时,主要包括医疗费用的赔付、伙食补助费的计算和精神的损害赔偿等。具体操作中,需根据实际医疗费用进行凭据支付;伙食补助则按照当地的标准进行计算;而精神损害等赔偿则需要通过协商或诉讼来确定,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生应该做哪些?
医疗纠纷发生后,医生的处理流程是怎样的?首先,医生应尽快与患方沟通,解释医疗情况并尝试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应按照既定程序向卫生局提交相关材料,申请行政调解。若调解仍无法解决或纠纷升级,建议患方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此时医生应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并配合法院调查。在整个过程中,医生应保持冷静和专业态度,避免情绪化行为,以维护自身权益和医院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