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居期间哪些财产应当纳入共同财产范畴

更新时间:2023-09-28 20: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同居期间财产应当纳入共同财产范畴主要包括工资、奖金、从事生产收益、经营的收益以及知识产权的收益等。同居财产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
一、

在同居期间哪些财产应当纳入共同财产范畴

  在同居期间财产应当纳入共同财产范畴是指由双方共同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用于债务清偿的财产,主要包括:

  1.工资、奖金;

  2.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

  5.其他应当归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

二、

同居财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

  同居财产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同居期间共同财产

三、

同居分割财产法律规定

  同居分割财产法律规定如下:

  1.一方的个人财产,关系解除时,不予分割,但另有约定的除外;

  2.双方共同财产,一般按照共同共有处理,若双方构成事实婚姻的,按照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二条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婚姻,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除有证据证明为当事人一方所有的以外,按共同共有处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8568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同居期间的财产是共同财产的范畴
同居认定共同财产如下: 1、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 2、其财产依法并不属于一方当事人的个人收入; 3、也不属于一方当事人专用的生活用品等。
请问同居期间哪些财产属于共同财产范畴
同居认定共同财产如下: 1、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 2、其财产依法并不属于一方当事人的个人收入; 3、也不属于一方当事人专用的生活用品等。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请问同居期间哪些财产被视为共同财产范畴
同居期间共同财产的范围如下:双方当事人在同居期间共同所得的收入、购置的财产、共同经营投资的收益等,但是其一方当事人的个人工资等个人收入不属于共同财产的范围之内。
你好关于同居期间的哪些财产算是共同财产范畴
你好,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就是共同财产的
同居期间哪些算共同财产
共同出资购买的物品算夫妻共同财产
同居期间共同财产
属于共同的财产,原则上可以平均分割
同居期间是否有共同财产?
同居期间,财产各自归个人
分居财产转移怎么办
分居财产转移怎么办
同居财产约定
同居期间是否存在共同财产
当然存在的,7万是个人财产,
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
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
同居财产约定
分手补偿协议书有效吗
分手补偿协议书可具有法律效力。操作要点包括:确保协议书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签订过程需自愿且无胁迫,最好有第三方见证或公证。如涉及复杂情况,建议
对方同居却没有证据怎么办?
你好,可以起诉离婚
我和女友没有领证,现在分手后对方要求赔偿合理吗?
恋人分手不需要赔偿,但是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凡是涉及到赔偿,必须是有合法的婚姻关系,且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出现过错行为,那么无过错方就可以要求过错方给予赔偿。而情
表妹没结婚就有了孩子,现在不在一起了怎么办?
未婚生育需妥善处理。1. 协商抚养,双方就孩子抚养、探视等达成协议。2. 诉讼确定抚养权,法院根据孩子利益判决。3. 办理相关手续,如出生证明、户口等,确保孩子
恋爱期间的花销分手后需要归还吗
恋爱花销一般不需归还。若是小额赠与,属于双方自愿,无需返还;若是大额财物,特别是以结婚为目的的彩礼,未结婚情况下可要求返还。但若是恋爱期间产生的共同消费,如旅游
分手,就前男朋友,转走了我1200元钱
你好,你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的。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