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的主要程序流程一览
更新时间:2023-06-18 08: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诉讼的主要程序流程是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进行受理,并通知缴费;开庭审理并判决;当事人不服判决,可以在规定期限内上诉。民事诉讼需要开庭的次数一般是一次。
一、
民事诉讼的主要程序流程一览
1.原告向法院起诉。
2.法院受理后,向原告送达受理通知书和开庭传票,并通知交费;向被告送达诉状和证据材料副本、开庭传票等。
3.法院开庭审理,并依法调解或判决。
4.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的,可在15日内上诉,由上一级法院重新审理并调解或判决。
5.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则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执行。
二、
民事诉讼需要开庭几次
民事诉讼需要开庭的次数一般是一次,但是具体还要根据案件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第一百三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三、
民事诉讼要什么材料
1.起诉状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供副本;
2.主要证据材料,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供副本复印件;
3.原、被告的身份证明;
4.如委托他人诉讼,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并同时提供原件供查验;
5.如委托律师诉讼的,则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律师事务所接收委托的证明、函件和律师证复印件。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诉讼案件?
在民事诉讼中,准备起诉状是关键。起诉状应明确记载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等。同时,要详细阐述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据和证据来源。此外,还需注意起诉状的格式规范,确保内容清晰、准确,以便法院能够迅速了解案件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
民事诉讼法庭审判流程
民事诉讼庭审流程包括四个主要步骤:起诉、被告应答、举证质证、开庭审理和判决。原告需起草起诉状并提交至法院,法院会通知被告进行应答和举证,随后进入开庭审理环节,双方进行陈述和辩论,最后法院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整个流程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确保程序正当合法。
民事诉讼案件受理的专业程序
民事诉讼程序包括:
1. 提交起诉状,明确诉求和证据;
2. 法院进行立案审查,确认案件受理条件;
3. 案件受理,法院安排开庭时间;
4. 开庭审理,双方陈述和举证;
5. 法院作出裁决,可达成调解或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