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责任需具备哪些前置条件
更新时间:2023-06-12 08: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国家赔偿责任需具备的前置条件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国家赔偿基本原则有惩罚性原则、补偿性原则以及抚慰性原则。
一、
国家赔偿责任需具备哪些前置条件
国家赔偿责任需具备的前置条件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1.主体要件,主体要件是指国家对何人的行为承担责任。
2.侵权行为要件,侵权行为要件主要解决的是哪些行为可以引起国家赔偿责任。
3.损害结果要件,损害是指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的不利后果,赔偿是针对损害而言,无损害即无赔偿,国家赔偿也不例外。
4.因果关系要件,因果关系要件即损害结果必须为违法执行职务行为所造成,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国家才对其承担赔偿责任。
二、
国家赔偿基本原则有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国家赔偿基本原则有:
1.惩罚性原则。惩罚性原则,指赔偿标准对侵害方应具有惩罚性,除使侵害方赔偿足以弥补受害人所蒙受损害的费用外,还要付出对自己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应负责任的惩罚性费用。
2.补偿性原则。补偿性原则,指赔偿额能够弥补受害人所受的实际损失,这一原则下的赔偿标准等于实际所受损失额。
3.抚慰性原则。抚慰性原则,这一原则认为国家赔偿不可能对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作完全充分的救济,国家机关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决定国家赔偿只宜作象征性的抚慰,赔偿额只能限制在实际所受损失额的范围之内。

三、
国家赔偿和行政赔偿区别
1.两者发生的基础不同。行政赔偿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引起,以违法为前提;国家补偿由国家的合法行为引起,不以违法为前提。
2.两者性质不同。国家补偿的根本属性在于国家对特定受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损失的填补,旨在求得因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别损失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补救,以体现其与普通公众间的利益平衡,并不意味着任何对国家的非难。这可以说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3.时间要求不同。行政赔偿责任的前提条件是损害的实际发生,即先有损害,后有赔偿;而国家补偿即可以在损害发生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损害发生之后进行。
4.两者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行政赔偿责任以金钱赔偿为原则,以恢复原状,返还财产等方式为辅;国家补偿责任多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
5.工作人员的责任不同。行政赔偿制度中有追偿制度。在国家赔偿了受害人的损失以后要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作出违法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追偿,但是国家补偿制度中没有追偿制度。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什么是国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 法律分析
国家赔偿归责原则是以职务违法行为为归责原则的根本标准,而不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存在主客观过错为标准。这意味着,国家机关的职权行为只有违法侵权的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国家机关的职权行为并不违法,不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是否给公民造成了实际损害,国家都不承担赔偿责任。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本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依照本法及时履行赔偿义务。
国家赔偿责任的主体有哪些
国家赔偿责任主体是国家,主要包括行政赔偿和刑事司法赔偿。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时,应依法给予赔偿。国家赔偿由侵权的国家机关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有依照法律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赔偿义务机关应依法及时履行赔偿义务。
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是谁
国家赔偿责任是指,当国家机关(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如果违法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因此造成损害,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值得注意的是,赔偿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本身,而非仅仅是实施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或工作人员。赔偿的费用来源于国家财政。
具体地,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若存在本法所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况,并导致损害发生,受害人有权依据本法律取得相应的国家赔偿。同时,法律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必须按照本法的规定,及时履行其赔偿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