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鉴定的程序与规定
更新时间:2023-06-21 16: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医疗纠纷鉴定的程序与规定是医患双方可以委托医学会、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规定是《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四条。在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找医院、医疗纠纷调解委员投诉。
一、
医疗纠纷鉴定的程序与规定
医疗纠纷鉴定的程序与规定是:
1.医患双方可以共同委托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也可以由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鉴定;
2.鉴定费预先向医患双方收取,最终按照责任比例承担。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四条,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需要进行医疗损害鉴定以明确责任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也可以经医患双方同意,由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鉴定。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从事医疗损害鉴定,应当由鉴定事项所涉专业的临床医学、法医学等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没有相关专业人员的,应当从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专家库中抽取相关专业专家进行鉴定。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开展医疗损害鉴定,应当执行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对出具的医疗损害鉴定意见负责,不得出具虚假鉴定意见。医疗损害鉴定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司法行政部门共同制定。鉴定费预先向医患双方收取,最终按照责任比例承担。
二、
在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找谁投诉
在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找如下部门投诉:
1.医院投诉。通常医院医务科负责接待投诉。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提请医疗事故鉴定,鉴定的专家通常都是从专家库里面随机抽取的。
2.可以通过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3.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找法网提醒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三、
医疗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
医疗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流程: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申请立案,当事人准备证据资料;法院将送达开庭公告并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开庭时间;开庭当日带齐资料到庭举证辩论、发表意见;法庭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则由合议庭进行宣判;等待法院的判决和执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规定?
医疗纠纷处理包括报告、鉴定、赔偿等步骤。具体操作为:1.医疗机构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2.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3.根据鉴定结果,医疗机构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协商不成时,可选择调解或诉讼。
医疗纠纷怎么样鉴定,法律如何规定
医疗纠纷鉴定程序如下:
1. 发生医疗纠纷后,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2.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3.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4.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再次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是什么,法律上有什么规定?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是:
1、医患双方可以采取协商、调解、诉讼方式解决;
2、情节严重,属于重大医疗纠纷的,由卫生主管部门引导解决。
纠纷解决后,对于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者依法达成的协议书,当事人应当履行。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法律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第二十八条
发生重大医疗纠纷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卫生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