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侵权行为可以仲裁吗
更新时间:2023-07-01 07: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侵权行为可以仲裁的,涉嫌财产侵权纠纷的案件是可以申请仲裁的,但涉及婚姻等案件除外。民事侵权行为的处理方式有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等。
一、
民事侵权行为可以仲裁吗
民事侵权行为是可以申请仲裁的,侵权纠纷案件中涉嫌财产侵权纠纷的案件是可以仲裁的,但是除以之外涉嫌婚姻、收养的案件一般是不可以仲裁的。我国法律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不能仲裁的有,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二、
民事侵权行为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1.协商解决。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
2.调解解决。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3.仲裁解决。纠纷当事人根据纠纷前或者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构依法审理,作出裁决,并通过当事人对裁决的自觉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使纠纷得以解决。
4.诉讼解决。通过打官司解决,它指纠纷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而解决纠纷。

三、
民事侵权行为构成要件是什么
民事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从事了民事违法行为;
2.造成了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事实;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
找法网提醒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如何确定民事侵权行为
民事侵权行为的判断方法如下:侵犯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行为就是民事侵权行为。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因此侵犯民事主体实现某种利益自由即是民事侵权行为。
<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条 <br/>
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
<br/>
第一百三十一条<br/>
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br/>
第一百三十二条<br/>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怎么判断民事侵权行为
民事侵权行为:原告必须同时证明被告有侵权行为、因为侵权行为对自己造成损害的事实、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间有因果关系、侵权人有过错四要件。只有同时符合以上四要件被告才构成民事侵权行为,否则不构成民事侵权行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br/>
法律依据:<br/>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br/>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br/>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br/>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