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补休有工资吗
更新时间:2023-08-25 23: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加班补休有工资,但是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补休不需要额外支付加班费用,用人单位只有在无法安排补休时,才需要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加班费。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
加班补休有工资吗
加班补休有工资,但是没有加班费用。休息日加班后,企业可以首先安排补休,在无法安排补休时,才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加班费。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下列情形为加班工资计算方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二、
加班费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三、
单位加班违法怎么处理
单位加班违法的处理方式是员工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单位限期内改正。如果单位拒不改正的,给员工造成损害的,员工可以要求获得相应的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休息后会有加班工资吗?
休息日加班不低于工资的200%,或者安排调休。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可以安排调休或者支付不低于工资2倍的工资报酬,但夜晚的加班与法定节假日的加班必须支付加班工资,不可以采用调休。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调休后会有加班工资吗?
法律分析:调休后的加班不算2倍。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因此,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后,无法进行补休的,应当支付两倍以上的劳动报酬,可以安排补休的,无需支付两倍以上的劳动报酬,劳动者也无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2倍的工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加班加点补休行吗
一、休息日加班补休,按同等时间计算。<br/>
二、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因为生产经营工作需要,经与劳动者协商可以延长工作时间。用人单位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补休,补休按同等时间计算,也就是加班多长时间补休多长时间;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用人单位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不能补休,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br/>
三、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150%的工资报酬,该加班不能用以后安排调休处理;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用人单位有权以调休代替,不能安排调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安排调休的按正常工作日工资计算。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该加班不能用以后安排调休处理,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br/>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四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