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1000报警能查指纹吗
更新时间:2023-08-20 14: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丢1000报警能查指纹,因为丢失1000元已经达到了盗窃罪的立案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刑法规定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实施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一、
丢1000报警能查指纹吗
丢1000报警能查指纹。
如果被盗金额不是很高,公安通常不会做指纹鉴定。让警察破案,如果有怀疑对象,可以跟警察详述。至于调查指纹,目前一般的公安机关做不了,技术条件还不成熟,可以借助其他刑侦手段,当然这是公安机关的事情,建议立刻报警。
盗窃罪立案标准: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及以上;多次盗窃的;入户盗窃的;携带凶器盗窃的;以及扒窃的。如果行为人具有上述情形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立案。
二、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找法网提醒您,盗窃罪构成要件有:
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3.客体要件: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4.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
盗窃案件追诉时效期限为二十年,因为盗窃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2500被盗,报警会提取指纹吗?
法律分析:一般的盗窃案件按治安案件处理,是不会提取指纹的。 如果案情重大,作为刑事案件处理时会在出警现场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勘查,收集证据,提取犯罪痕迹(包括指纹的提取)和其它物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1000元至3000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以上、30万元至50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在跨地区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盗窃地点无法查证的,盗窃数额是否达到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应当根据受理案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确定的有关数额标准认定。
盗窃毒品等违禁品,应当按照盗窃罪处理的,根据情节轻重量刑。
我丢了800元钱可以报警立案吗,,指纹能查出来吗,
<p>
丢了300元可以报警,但是一般都不会立案。
</p>
<p>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立案的材料来源 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和处理
</p>
<p>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
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p>
<p>
第一百一十二条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和处理 立案的条件
</p>
<p>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