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矫正期间可以去外地吗
更新时间:2023-08-14 13: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缓刑矫正期间可以去外地。若犯罪分子如需到外地,应当向考察机关提出申请,经考察机关同意后,方可到外地。若犯罪分子在考察期间内,实施犯罪行为的,将依法收监并执行原判刑期。
一、
缓刑矫正期间可以去外地吗
缓刑期间可以去外地,但是必须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否则不能离开居住地去外地。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二、
判了缓刑以后用坐牢吗
判了缓刑以后不一定不用坐牢,罪犯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间不服从司法行政部分的监管,或是重新犯罪,原判人民法院可以作出撤销缓刑的裁定,依法收监执行原判刑期。
找法网提醒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三、
监外执行和判缓刑有什么区别
监外执行和判缓刑有以下区别:
1.适用的范围不同:监外执行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缓刑适用的范围则小于监外执行;
2.法定条件不同:监外执行以有碍关押执行的法定情况,也就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为条件。而缓刑则是以不致再危害社会为条件;
3.判决制度不同:监外执行是在判决确定以后才适用的变通执行方法,在判决宣告和刑罚执行期间均可适用,并不具有考验期。而缓刑则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决刑罚的制度,在判决刑罚的同时即可宣告;
4.执行期限不同:适用监外执行的条件一经消失,即应收监执行,差别只是执行的场所不同。而缓刑只有在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或者被发现漏罪,或者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的,才能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刑罚,除此以外不再执行原判刑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缓刑是不是不用坐牢可以去外地工作吗
想要缓刑期间去外地打工的人员,需遵循一定流程:首先,向考察机关提交书面申请,详细阐述打工的地点、工作性质以及居住情况;其次,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居住证明等;然后,等待考察机关的审批结果,获得批准后方可离开;最后,在打工期间,应定期向考察机关报告工作、生活状况,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打工地或从事违法活动,否则可能会撤销缓刑,承担严重后果。
缓刑期间可以去本市找工作吗
在不同情况下,缓刑期间去本市找工作的具体操作如下:
1. **申请批准阶段**:首先,向考察机关(如居住地派出所或社区矫正机构)提交书面申请,说明求职意向、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地点及工作时间等详细信息。同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如求职信、面试通知等。等待考察机关审核并批准申请。
2. **遵守规定阶段**:获得批准后,应按时到岗工作,并严格遵守缓刑期间的各项规定。这包括但不限于:定期向考察机关报告工作情况、活动轨迹及思想动态;不从事任何违法活动;遵守工作单位的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表现等。
3. **应对突发情况**:若在工作中遇到需要离开本市或变更工作地点的突发情况,应及时向考察机关报告并申请批准。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或变更的,可能被视为违反缓刑规定,面临相应的法律后果。
4. **保持沟通**:在整个缓刑期间,应与考察机关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工作、生活及思想动态等方面的信息,以便考察机关更好地掌握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缓刑期间可以开车去外地吗
对于缓刑期间是否可以开车去外地,答案是需提前向考察机关报批。只有在获得批准后,才能前往目的地。若未获批准,应严格遵守规定,不要擅自行动,以免影响缓刑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