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拒不退还是否构成侵占罪

更新时间:2023-09-13 18: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不当得利拒不退有可能否构成侵占罪,如果侵占的数额较大,且拒绝返还的,则构成侵占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构成不当得利的条件为没有法律依据而取得他人的财物,他人受到损失等。
一、

不当得利拒不退还是否构成侵占罪

  不当得利拒不退还是构成侵占罪

  不当得利拒不返还是可以构成侵占罪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将构成侵占罪。

二、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找法网提醒您,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四:

  1.一方获得利益(包括财产积极增加与财产消极增加)。

  2.他方受有损失(包括财产积极减少与财产消极减少)。

  3.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指缺少获得利益的法律原因或权利)。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不当得利拒不退还

三、

不当得利的法律效力

  不当得利的法律效力主要是指会产生相应的不当得利之债,即不当得利成立后,在受益人和受损人之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就是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义务与受损人请求返还不当利益的权利。

  受益人的返还范围因其是否为善意而有所不同,具体分为以下三种:

  1.受益人为善意时,即在受益人取得利益时不知道没有合法根据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利益存在的部分为限;如果利益利益已不存在,则不负返还义务。

  2.受益人为恶意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应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时的数额,即使该利益在返还之时已经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返还义务也不免除。

  3.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嗣后为恶意的,其返还范围应以I恶意开始之时存在的利益为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6765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不当得利不还是否构成侵占罪的
行为人不返还不当得利,数额较大的,有可能构成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
不当得利金额在6000左右的,又拒不归还会构成侵占罪么
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对方不当得利,拒不退还,怎么办
你好,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不当得利拒不偿还
钱不够偿还,可以查封、拍卖对方财产。责任人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不当得利拒不返还,如何处理
你可以先打电话报警,让警察帮你处理,如果还是不行,那你只好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他返还了
公司将受到行政处罚,是否还要承担罚款
行政处罚是公司的话,就是公司承担,如果处罚的是法人代表那就是原法人代表承担
两家公司的工资是否超过5000元需要纳税?
你好,一般情况,个人所得税是单位统一缴纳的,也就是单位统一从员工工资里扣除个人所得是,到税务部门统一缴纳的。但有时候税务系统出问题亦或是单位财务出了差错,个人所
我欠农村信用社30,九年没用了,现在银行起诉我。您想坐牢吗?
是用你的名义跟信用社签的贷款合同吗?如果是要承担合同责任。属于民事纠纷,不会判刑
我20年前有前科。现在可以跑网约车吗
网约车有前科是否可以开,要看是否符合条件。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2、无交通肇事犯罪、
个人上市名义收钱是什么行为?
您好,你可以收集证据报警处理
骑摩托车裁决书罚款556暂且没有资金去交。金额会涨到多少
法律分析:罚金,应当主动缴纳,有特殊困难的,可以申请缓交,或分期缴纳,或减免。不申请又不交的,法院将采取措施,强制缴纳。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