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挪用公款行为

更新时间:2023-08-03 20: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挪用公款行为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进行营利活动的等。挪用公款判刑一般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人民法院判决。
一、

什么是挪用公款行为

  挪用公款行为如下:

  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供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三个月未还;

  3.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情形。

二、

挪用公款判刑要多久

  挪用公款判刑如下:

  1.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挪用公款行为

三、

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

  1.犯罪客体: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性,又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挪用公款归自己或他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3.犯罪主体:找法网提醒您,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才符合本罪的主体资格,其他非上述人员不具有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资格。

  4.犯罪主观方面。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生什么是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是公职人员违规使用公款。处理时需考虑:1. 犯罪情节轻重,如挪用数额、时间等;2. 行为人是否有悔罪表现,如主动归还等。
挪用公款罪司法解释有什么内容
挪用公款罪的相关司法解释包括: 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挪用公款罪不同数额大小和情节轻重的认定标准。 2. 《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明确了检察机关对挪用公款行为的具体立案情形。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与法制化的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还针对此罪适用情形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具体规定如下: 1.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达到三万元以上,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数额达到三百万元以上,应认定为“数额巨大”。 2.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达到五万元以上,应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达到五百万元以上,应认定为“数额巨大”。 此外,还规定了“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包括挪用公款数额达到一定数额、挪用特定款物、挪用公款不退还以及其他严重情节。
挪用公款罪中的公款指什么
挪用公款罪中的公款既包括国家、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也包括由国家管理、使用、运输、汇兑与储存过程中的私人所有的货币。行为人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下载低至¥9.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