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没有公证受法律保护不
更新时间:2023-06-12 08: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协议没有公证受法律保护,签订协议双方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协议内容是真实意思表示且合法合规,协议受法律保护。协议书和合同书在特点、包含的范围以及订立基础方面有所不同。
一、
协议没有公证受法律保护不
协议没有公证受法律保护。我国目前并没有规定某类协议必须经公证后才有效,公证只是为了加强协议的效力。只要签订协议的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协议内容不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不损害第三人利益,那么该协议就是有效的。
找法网提醒您,《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所以,综上,没有公证的协议,只要满足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照样是有效的。但是在实践中,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纠纷,建议最好在签订协议之后还是去公证处进行公证,保证协议的效力。
二、
协议书和合同书的区别是什么
1.两者的特点不同。
2.两者包含的范围不同。
3.两者订立的基础不同。合同的特点是明确、详细、具体,并规定有违约责任。而协议的特点是没有具体标的、简单、概括、原则,不涉及违约责任。
从其区别角度来说,协议是签订合同的基础,合同又是协议的具体化。

三、
协议书内容要有什么
1.协议各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2.协议的具体内容;
3.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4.违反协议约定的民事责任;
5.协议生效期限;
6.当事人落款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证过不了户,写合同在公证处公证,有法律保护没
没有公证的合同有效。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是否进行公证不影响合同本身的法律效力,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即为有效。法律依据:《公证法》第二十五条<br/>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
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br/>
《民法典》第二百一十五条<br/>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想问一下分家协议没有做公证,受法律保护吗
只要分家协议的签订及其内容是符合法律规定的,那么一份分家协议一般是长期有效的。因此,我们只需要确保签订的这份分家协议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以及不存在法律规定无效的情况,那么分家协议在长时间内都是有效的,对当事人都有约束力。
法律依据:
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没公证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吗
没公证的合同是有效合同,合同依法成立即生效。订立合同时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以及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即被认为有效。公证不赋予其法律效力,仅具有更强的证据力。
法律依据:《公证法》第二条<br/>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br/>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br/>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br/>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br/>
(二)意思表示真实;<br/>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br/>
第五百零二条<br/>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