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的钱一般能退回多少

更新时间:2023-07-19 00: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非法集资的钱一般能退回的金额是集资额乘于返款比例去减已获返款额,即是能退回的金额,一般发现非法集资的,当事人可以通过拨打110,或者前往公安局进行报案。
一、

非法集资的钱一般能退回多少

  非法集资的钱一般能退回:返款比例=(已返款总额 追缴和变现资金总额)÷集资总额×100%,个人的返款金额=集资额×返款比例-已获返款额。

  对于返款的金额应该由集资额、返款比例和已获返款额决定。法律规定所受到的损失也由参与者自己承担,不能要求有关部门代偿,参与者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

二、

非法集资的钱能返还吗

  非法集资的钱是否能返还,视情况而定:

  1.非法集资属于犯罪行为,如果当时已经立案应由侦查机关追回发还给受害人,没有立案的,先进行报案处理。如果合同有明确约定的,可以民事诉讼方式追回来。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一般应在诉讼终结后,返还集资参与人。涉案财物不足全部返还的,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返还;

  2.但是如果追回的钱财属于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产,应当予以没收。找法网提醒,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非法集资的钱

三、

非法集资标准是多少钱判刑

  非法集资判刑数额标准如下: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非法集资受害人的钱还能回来吗?
非法集资款可能能要回来。可以追讨的办法是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由上述机关予以追缴,并将追缴的财产中属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返还给被害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所有非法集资资金都能退还吗?
1. 非法集资钱是可以退回的。非法集资属于犯罪行为,对于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一般应在诉讼终结后返还集资参与人。若是不足以归还的,应当按比例进行返还。 2. 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一般应在诉讼终结后返还集资参与人。涉案财物不足全部返还的,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返还。退赔集资参与人的损失一般优先于其他民事债务以及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
非法集资立案后可以退款多久?
对于非法集资款的退还期限,我国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期限,一般需要依法追缴,在诉讼终结后,返还集资参与人。 【法律分析】 查封、扣押、冻结的易贬值及保管、养护成本较高的涉案财物,可以在诉讼终结前依照有关规定变卖、拍卖。所得价款由查封、扣押、冻结机关予以保管,待诉讼终结后一并处置。只需认定是非法集资这个事实就可以退款了,可以通过提请民事诉讼,请求对方进行偿还。债务人因非法集资被判刑的,不影响债权人要求其偿还借款。关于涉案财物的追缴和处置问题,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属于违法所得。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低保被取消通常与家庭经济状况、财产状况等因素有关,可以询问民政部门。
单位代扣个税未缴属违法行为,可要求单位立即补缴;若单位拒不履行,可向税务机关投诉,税务部门会责令其限
这很可能是诈骗,正规的公益平台提现不会要求交保证金。建议你立即停止操作,不要缴纳保证金,同时联系官方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7分钟前
职务侵占立案标准全国统一,金额达6万元以上或多次侵占即可立案。
这大概率是诈骗,正规贷款不会有这种操作。不要交3000元,立即停止与对方的联系,保留聊天记录、通话录
在非机动车道逆行属于违法行为,通常需承担主要责任。若汽车驾驶人存在未注意观察、未减速等过错,可能承担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