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哪个部门受理民事诉讼案件
更新时间:2023-09-04 14: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法院被告住所地法院的立案受理中心或诉讼服务中心部门受理民事诉讼案件,一般当事人需要携带好相关证件资料前往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申请,需要起诉状,相关证据等。
一、
法院哪个部门受理民事诉讼案件
法院被告住所地法院的立案受理中心或诉讼服务中心部门受理民事诉讼案件,如果被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应向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如果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则应向该单位所在地法院起诉;如果被告是数个,可向任何一个被告所在区域的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一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二、
民事诉讼一般多长时间开庭呢
民事诉讼的开庭时间:
1.如果被告下落不明,则需要公告送达,则60天后可安排开庭;
2.如果适用的是简易程序,法院在当事人在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之后安排开庭;
3.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需要在30天之后安排开庭。

三、
民事法院立案后多久进行调解
对于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刑事附带民事的案件就民事赔偿部分可以进行调解,调解工作贯穿于整个诉讼的过程之中,只要在审理期限内都可以调解。一般法院调解在答辩期满后裁判作出前可以进行调解。如果经你们双方的同意,法院可以在答辩期满前作出调解。找法网提醒您,双方可以自行提出调解方案,法院也可以作出。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会征求双方意见是否愿意调解。如果双方都愿意,法院就会主持调解。一方不愿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会择日宣判。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案件法院受案范围有哪些
民事案件法院受案范围广泛,常见处理方式有诉讼、调解、仲裁等。具体选择应视纠纷性质、当事人意愿和法律规定而定。例如,合同纠纷可通过仲裁解决,人身权利纠纷则更适合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
民事诉讼主要受案范围有哪些
民事诉讼立案的要求有:
1. 起诉状格式数量符合规定;
2.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3. 有明确的被告;
4.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5.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土地使用权纠纷,民事诉讼受理范围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原告起诉被告土地使用权纠纷的解决原则如下:
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实事求是原则;
2、坚持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国家、集体的土地所有权,维护单位或公民个人的合法使用权;
3、处理土地纠纷涉及各有关部门的,应同有关部门共同协商,正确处理好部门之间的关系。调解程序:
1、当事人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书;
2、审查并受理;
3、确定案件承办人;
4、调查取证;
5、调解;
6、送达处理决定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