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假买假行为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更新时间:2023-03-24 09: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知假买假行为是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商家出售假货的行为本身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会受到一定的处罚。但如果消费者知假买假,索赔的金额超出了合理赔偿范围的,是有可能会构成敲诈勒索罪的。
一、
知假买假行为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知假买假行为是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知假买假如果买的是食品或者药品的,一般是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二、
知假买假属于敲诈勒索吗
知假打假算不算敲诈勒索,要根据索赔的原因而定,如果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索赔是不构成敲诈的,如果索赔数额过大,超出合理范围的,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打假顾名思义就是打击制假贩假、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虽然知假买假,向销售者索赔,但并不违背相关法律规定,其索赔也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进行。但恶意打假是利用假货掉包真货或者自带假货等方式,以购买到假货为由逼迫店家付出高额赔偿,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行为,应当受到法律追究。因此,如果采取合法方式打假不构成敲诈。

三、
商家出售假货怎么投诉
找法网提醒您,他人卖假货的,消费者可直接拔打工商部门的12315电话或直接到工商所和工商局申诉、举报;或者也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还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或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消费者权益法是否保护了知假买假的行为?
知假买假的行为也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只要售假行为就是违法的,鼓励公民打击违法行为。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通常情况下,购物者应当认定为消费者,可以主张惩罚性赔偿。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消费者权益法是否保护知假买假行为?
知假买假的行为也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只要售假行为就是违法的,鼓励公民打击违法行为。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通常情况下,购物者应当认定为消费者,可以主张惩罚性赔偿。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知假买假的行为是否受消费者权益法的保护?
知假买假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