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官司怎么走程序
更新时间:2023-01-24 11: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纠纷官司的程序是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依法做出判决等。所需的证据有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双方当事人劳动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等。
一、
劳动纠纷官司怎么走程序
劳动纠纷官司的程序如下:
1.起诉和受理。当事人提交诉状后,人民法院将在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2.审理前的准备。审理前,人民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组成合议庭,开展调查或委托调查,通知当事人参加诉讼等事宜。
3.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时,按当事人陈述、证人作证、出示证言书等证据,宣读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的顺序进行。
4.依法做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了,应及时判决。
找法网提醒您,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可依法提出二审程序。当事人须在一审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法院提出。
二、
劳动争议案件需提交哪些证据?
劳动争议案件需提交的证据有:
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2.原告应提交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书等相关证明。
3.证明双方当事人劳动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等。
4.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5.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清单。

三、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都有哪几种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有:
1.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尤其是工伤待遇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应当首先进行协商,以达成解决方案。
2.调解,就是企业调解委员会对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从法律、法规的规定看,这并不是必经的程序,但它对于劳动争议的解决却起到很大作用。
3.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劳动仲裁的流程怎么走
劳动仲裁的流程:由劳动者在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受理后,安排开庭时间;在作出仲裁裁决前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在受理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br/>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br/>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br/>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br/>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br/>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br/>
第二十九条<br/>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仲裁程序如何走
劳动仲裁的程序:先提出仲裁申请;然后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决定受理的,再及时开庭,由当事人进行质证和辩论;最后由仲裁庭调解或依法作出裁决。如果决定不予受理的,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并载明理由。
<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br/>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br/>
第三十条<br/>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br/>
第三十八条<br/>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质证和辩论。
质证和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br/>
第四十二条<br/>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br/>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br/>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br/>
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