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造成损失怎么处理

更新时间:2023-08-21 17: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名誉造成损失的处理方式是带上相关材料到管辖法院起诉,审查通过后开庭审理,最后判决。名誉权属于人格权,是自身的社会客观评价以及排除他人侵害的一项权利。
一、

名誉造成损失怎么处理

  名誉造成损失的处理方式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体流程如下:

  1. 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5.宣判。

二、

名誉权属于人格权还是财产权

  名誉权属于人格权。找法网提醒您,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名誉造成损失

三、

损坏名誉赔偿标准有哪些

  1.从侵害情节来考虑,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赔偿。

  2.从受害人的谅解程度考虑。

  3.从加害人认错态度考虑。如果受害人谅解而加害人仍不认识错误,则不能因为受害人精神创伤的平复而对违法行为不予以制裁,仍应责令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6351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损害别人名誉怎么处理
损坏个人名誉的处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可能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
名誉被损坏 怎么办
侵害名誉权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可以侵犯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如果后果严重,还可以追究其诽谤罪的刑事责任。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损坏他人名誉该怎么办
诋毁他人名誉的,被诋毁名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决行为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如果给被诋毁名誉人造成实际损失的,可以判决支付赔
损害他人名誉的法律什么处理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法律后果如下: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口头方
对公司造成名誉损失
你好,具体结合实际情况,情况是否属实是否涉及侮辱诽谤
损害名誉,到处诽谤侮辱造成名誉损失
直接搜集证据诉讼解决,如需帮助可以直接来电或者当面咨询
被人诬陷造成名誉损失
如果有证据证明侵权事实的发生,可以直接将其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被人诬陷造成名誉损失
无锡市金匮律师事务所虞晓锋律师对你的问题回答如下: 首先考虑诬告陷害的可能,建议报警。 其次:如果是错告的话可以考虑通过诉讼的方式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请咨询我还清债务法院多长时间解冻我的银行卡
一般法院解冻银行卡不一定是7天。如果冻结期限届满后未续冻的,则解冻的期限是六个月;如果是当事人可以通过清偿债务、提供担保、或者申请执行人撤回执行申请等方式,来请
有人用微信言语攻击辱骂我可以报警吗?警察会管理吗?
您好,被辱骂的,受害者可以报警处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姑苏区取保候审期限是多久
取保候审的期限,从办理取保候审手续的当天开始计算。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并且在取保候审期间,也不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赤峰市取暖费按房屋高度收取是否合理
法律分析:取暖费的收取一般是按照小区规定的费用来算,和物业费一样,只要房屋产生相关费用,不管住户是否居住,都要缴纳。一般暖气费不同地方的价格和收取方法不一样,以
如何妥善处理在深圳租赁房屋时的押金退还问题
法律分析:押金是否退还则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合同约定的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是否约定了押金的退返事项);二是看合同双方能否就提前解除合同达成意合,如经双方协商同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