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议签了还是应届毕业生吗
更新时间:2023-01-08 08: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三方协议签了一般还是应届毕业生,学生三方协议违约一般是不用承担违约责任的,因为签订了三方协议之后学生还未正式到用人单位工作,不存在着用人单位给当事人提供专项培训的情形。
一、
三方协议签了还是应届毕业生吗
三方协议签了一般还是应届毕业生,毕业生签了劳动合同,如果还处在毕业的那一年的,还是应届。如果已经到毕业的第二年了,则不是应届。应届是以当事人毕业的年份来看的,当年毕业的就是应届生。
二、
学生三方协议违约怎么处理
学生三方协议违约一般是不承担违约责任的,如果没有就业单位提供专项培训、约定服务期,从业人员无须承担违约责任,当然也不需要交违约金。找法网提醒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上规定的违约金只有两方面,即违反服务期约定的违约金和违反竞业限制义务违约金,除此以外,不允许设定违约金,即便设定,也因违法而无效。

三、
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区别有哪些
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区别有:
1.签订时间不同。三方协议是学生在校期间签订的,而劳动合同是在毕业生毕业离校后到单位正式报到后签订的。
2.主体不同。三方协议的主体是三方,即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两方,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3.内容不同。三方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方案;而劳动合同是记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是劳动关系确立的法律凭证。
4.目的不同。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是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和将来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的依据。而劳动合同主要是劳动关系确立后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5.适用的法律不同。三方协议的制定、发生争议后的解决主要依据是《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而劳动合同的订立以及发生争议后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来解决。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应届毕业生三方协议该怎么签
三方协议,也被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应届毕业生在首次就业时签署的重要文件。这份协议由教育部门及相关就业主管部门统一设计,旨在作为毕业生、学校以及用人单位三方之间权益的保障。它明确了三方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在毕业生从校园步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
相比之下,劳动合同则是由用人单位提出,并在与毕业生进行平等协商后签订的。这份合同详细规定了工作岗位、工作待遇以及劳动法所规定的各项权利义务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第十条,任何建立劳动关系的行为都应当有书面的劳动合同作为依据。若劳动关系已经确立但尚未签订书面合同,则必须在用工之日起的一个月内完成合同的签订。此外,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就已订立了劳动合同,那么劳动关系将从用工之日开始正式建立。
应届毕业生三方协议该如何签
1、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它明确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能处理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2、三方协议的作用:
三方协议是学校、学生本人、工作单位三方就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落实所签署的协议书。学校会根据三方协议发放派造证(报到证),这是计算个人工龄的依据,同时也赋予了干部的身份。
三方协议解除还是应届生吗
合同解除协议有效需满足以下条件:
1. 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3. 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协议无效的情形包括:
1.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协议,且损害国家利益。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民法典》规定,具备以下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 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3. 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同时,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也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当约定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而根据第五百六十三条,出现以下情形时,当事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1. 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2. 在履行期限届满前,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或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 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 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5. 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此外,对于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随时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