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条件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11-01 11: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法定继承条件是被继承人死亡留有遗产需要继承、继承人是法律规定的法定继承人、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被继承人没有定立遗嘱。法定继承的顺序是先由第一顺序的配偶、子女、父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一、
法定继承条件是什么
法定继承条件是:
1.继承应当在被继承人(在房产继承中就是遗留下房产的人)死亡后才能发生。
2.继承遗产的人应当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就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能作为继承人的继承人。
3.遗产应当是被继承人生前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
4.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被继承人死亡后,如果其生前立有遗嘱,或是曾经与某一社会组织或个人签订有遗赠扶养协议的,应当先按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的内容对遗产进行处理。找法网提醒您,没有遗嘱或协议的,则按法定继承处理。
二、
法定丧失继承权的情形
法定丧失继承权的情形:
1.继承人实施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行为;
2.继承人杀害其他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
4.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
后两种情形,被继承人表示谅解的,不丧失继承权。

三、
法定继承的顺序是怎么样的
1.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享有法定继承权的人群主要包括哪些人
享有法定继承权的人群包含第一顺序继承人如配偶、子女、父母等,以及第二顺序继承人如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如果被继承人没有留下遗嘱,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分配。在第一顺序继承人存在的情况下,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参与继承。确保及时明确继承人,避免遗产分配纠纷。
法定继承遗产分配原则有哪些
法定继承中,遗产按法定顺序进行分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确定继承人的顺序,其中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位;其次,同一顺位的继承人份额原则上均等,除非经过协商确定不均等分配;再次,在特殊情况下,如某些继承人生活困难或尽主要扶养义务,经协商可酌情多分;最后,对于有扶养能力却不尽义务的继承人,经法院认定,应少分或不分遗产。
财产法定继承顺序有哪些
财产法定继承顺序规定如下:
1. 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
2. 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继承时,首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如果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存在,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在协商继承时,应确保公平;在诉讼继承时,需依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