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原则责任归类
更新时间:2023-01-02 08: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侵权责任原则责任的归类有,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实践中,根据具体案例情况的不同,对当事人适用的归责原则也是不一样的。当然,适用的原则不同,那么实际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的。
一、
侵权责任原则责任归类
侵权责任原则责任的归类有:
1.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过错为归责的依据,并以过错作为确立责任和责任范围的基础的归责原则。
2.过错推定
过错推定,也称过失推定,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依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具有过错,如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过错推定是根据法定的基础事实,推定侵权人有过错。过错推定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明方式,如果行为人未能有效证明其没有过错,则人民法院最终得以认定其具有过错,并据此确立侵权责任。
3.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
严格责任,是指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他人的损害,不论该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如不存在法定的免责事由,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严格责任归责的基础在于风险活动,行为人的免责事由受到严格限制。
二、
民法典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民法典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
6.修理、重作、更换;
7.继续履行;
8.赔偿损失;
9.支付违约金;
10.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11.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三、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1.行为人从事了民事违法行为;
2.造成了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事实;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无须完全具备上述要件,凡符合法律的特别规定即可成立。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公平责任原则是我国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基本类型吗?
公平责任原则应当属于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公平责任原则作为一种责任分配原则,其责任分配的依据既不是行为,也不是特定事故原因,而是一种抽象的价值理念。
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是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提供相应的担保。
民法典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哪些
民法典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过错责任原则一般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确认责任的准则。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br/>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br/>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br/>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br/>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哪些?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有:<br/>
1、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最终构成要件;<br/>
2、过错推定责任原则;<br/>
3、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受害人能够证明损害是加害人的行为或者物件所致,加害人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不论其是否存在主观上的过错。<br/>
法律依据:<br/>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br/>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br/>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br/>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br/>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