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欺诈行为的合同可以撤销吗

更新时间:2022-11-11 13: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有欺诈行为的合同可以撤销,不过该撤销行为有一定的时效限制,即受欺诈方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事实之日起一年内进行申请,受欺诈方可以基于合同的仲裁条款申请仲裁,也可以在没有仲裁条款的情况下直接起诉。
一、

有欺诈行为的合同可以撤销吗

  有欺诈行为的合同可以撤销。依据我国现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因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采用欺诈手段,故意隐瞒或虚构相关事实,使另一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与之签订合同的,该合同可以予以撤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

二、

欺诈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欺诈有如下构成要素:

  1.欺诈人的欺诈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2.欺诈人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指欺诈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产生错误认识

  被欺诈人的错误非因自己疏忽大意之故,而是因欺诈人的欺诈所致。找法网提醒,所谓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是表意人将欲成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

有欺诈行为的合同

三、

欺诈和诈骗的区别

  欺诈和诈骗有如下区别:

  1.目的不同

  诈骗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民事欺诈的直接目的是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最终目的是通过履行合同获得经济利益。

  2.手段不同

  民事欺诈只有辅助欺骗行为,诈骗有核心欺骗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人实施的欺骗行为是订立合同的辅助手段,可称为辅助欺骗行为,行为人与他人签订、履行合同本身不是欺骗。

  3.法律关系不同

  民事欺诈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法律关系,诈骗行为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不因诈骗行为而形成合同法律关系。

  4.民事救济的可能性不同

  因民事欺诈造成他人经济损失,被欺诈的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获得救济。

  5.法律后果不同

  诈骗行为应受治安行政法或刑法制裁,民事欺诈受民法调整。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未达数额较大的,应受治安处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欺诈人可以申请撤销合同
对合同欺诈问题,受害者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撤销合同:首先,收集相关的欺诈证据;其次,向当地的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撤销合同的申请;最后,等待机构的裁决并严格执行。如果情况复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具体的法律建议。
民法典欺诈合同可以撤销吗
遭遇合同欺诈,可采取措施进行撤销。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收集欺诈的证据,然后向相关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交撤销合同的申请。最后等待裁决,期间可能涉及赔偿事宜。如果证据不足或合同具有重要性,建议寻求专业法律支持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民法典合同欺诈是否可以撤销合同
合同欺诈可撤销。操作方式:1.收集欺诈证据;2.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交撤销合同申请;3.等待裁决,可能涉及赔偿问题。若证据不足或合同重要,可寻求专业法律帮助,确保权益得到保障。
律师解答动态
试用期内提前三天通知单位就可离职,不用等招到新人。直接走没问题。单位不发工资不对,试用期也得支付相应
你好,在哪里了?我们可以帮你处理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11分钟前
建议尽快与银行协商还款计划,申请解除财产冻结,避免进一步法律风险。
吴丁亚律师
吴丁亚律师
29分钟前
你好,调表属于欺诈,可主张“退一赔三”,协商不成可到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到法院起诉解决。
一次入境签证:费用为37美元。两次入境签证:费用为56美元。半年多次入境签证:费用为300美元。一年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36分钟前
国家有失独家庭扶助政策,可申请经济补贴和养老服务,建议尽快咨询当地民政部门。
何明孟律师
何明孟律师
39分钟前
你好,这种情况很多,报警试试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