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规定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2-10 15: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刑法规定的三大原则有三个,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世界各国刑法理论与实践中普遍接受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在刑法各项基本原则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核心原则。
一、
刑法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三大原则为:
1.罪行法定原则。依据为《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罪行相适应原则。依据为《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据为我国《刑法》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二、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
1.司法机关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把握犯罪的本质和具体的构成要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定性准确,量刑适当,不枉不纵;,
2.司法解释不能违背刑事立法的意图,不能代替立法。
3.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随意擅断。
4.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

三、
刑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刑法的适用范围分为刑法的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我国刑法中的属地管辖权,普遍管辖权等主要阐述了刑法的空间效力。找法网提醒您:刑法的溯及力问题规定了时间效力,即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旧法;当时认为是犯罪的,本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刑法的三大原则是哪些
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的原则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在全部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准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br/>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br/>
第四条<br/>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br/>
第五条<br/>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爸爸没给过赡养费现在我爸吃低保需要我去签经济证明怎么才能最大原则的和他没有关系
你好,申请低保需要提交以下信息:
1. 低保申请书、承诺书、授权书。
2. 身份证、户籍索引复印件(原件备查)。
3. 家庭成员收入状况证明。
4. 残疾人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及复印件。
5. 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证明,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
6. 单亲家庭提供抚(扶)养费或企业遗属补助费证明,属离异的,需提供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独居老人提供子女赡养费及收入情况证明。
7. 家庭及直系亲属分立户口的,只能由其中一方提出申请,同时出具其他方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救济证明。
8. 年满18岁的学生提供在校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