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酌定量刑情节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08-16 19: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刑法中酌定量刑情节有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酌定量刑一般而言是对罪犯从轻或减轻处罚,当然也有可能是从重进行处罚。而律师在辩护的过程中,自然需要收集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来进行辩护,那么在最后量刑处罚的时候,才有可能被酌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
刑法中酌定量刑情节有哪些
刑法中酌定量刑情节如下:
1.犯罪的手段。
2.犯罪的时空及环境条件。
3.犯罪的对象。
4.犯罪造成的危害结果。
5.犯罪的动机。
6.犯罪后的态度。
7.犯罪人的一贯表现。
8.前科。
为了使得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可以减少冤假错案发生的概率,故此我国不仅有法定的量刑规定,还有可以酌定量刑的情形,但是此时一般都是针对那些有过犯罪前科,或者是犯罪行为造成的侵害比较大时才会适用该规定。
二、
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的区别是什么?
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的区别在于刑法当中有无明文规定,找法网提醒您,如果说有着明确的规定的话,那么就属于法定的量刑情节,否则的话就使得法官来根据自由裁量的这样的一种权利来进行一个酌情的判决,当然一个犯罪过程当中可能既有酌定又有法定量刑。

三、
酌定量刑的原则
酌定量刑的原则概括来说就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具体如下:
1.以事实为根据,是指以客观存在的犯罪的一切实际情况为根据。即查清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正确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找法网提醒您,同一性质犯罪,因情节不同,其总体社会危害程度也不同,因而刑罚处罚也应有区别。
2.要以法律为准绳,即量刑要以刑法规定为准绳,所谓刑法规定,是指:
(1)刑法总则有关刑罚方法、刑罚制度及其适用条件的规定。
(2)刑法分则有关具体犯罪适用的刑法方法和量刑幅度的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我想了解一下,盗窃罪的酌定量刑情节有哪些
构成盗窃罪从轻量刑的情节有:
1. 对于未遂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的原因等情况,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2. 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3.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可以予以从宽处罚。
刑法中量刑情节有哪些规定,如何规定
我国刑法中对于量刑情节的相关规定包括:法定情节以及酌定情节;应当情节以及可以情节;从轻情节、从重情节以及加重情节和减轻情节。在决定刑罚时,应综合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并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判处。
法律对犯罪行为有明确的定罪处刑规定,对于法律未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不得进行定罪处刑。
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分子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在决定刑罚时,应充分考虑犯罪的具体情况,确保刑罚的公正与合理。
请问刑法中量刑情节有哪些规定
刑法中量刑情节分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是审判量刑时决定刑罚轻重或者免除处罚的根据。一般包括从重处罚、从轻、减轻处罚、免除处罚。
酌定情节中,如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犯罪后的态度等,都是法官量刑时可参考的因素。
法定情节包括中止犯、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未遂犯、从犯、自首等。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时,应依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法律进行判处。
若犯罪分子具有法律上规定的从重或从轻处罚情节,应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若具有减轻处罚情节,则应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即使不具有减轻处罚情节,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