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诉讼时效的特征,特殊诉讼时效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8-04 21: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特殊诉讼时效的特征包括适用范围特定化、适用效力优先于普通诉讼时效和期间不同于普通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有短期诉讼时效、长期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
一、
特殊诉讼时效的特征
特殊诉讼时效的特征包括:
1.适用范围特定化,不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即特殊诉讼时效只在法律直接规定的情况下,适用于相应的民事法律关系。
2.特殊诉讼时效的适用效力优先于普通诉讼时效。凡是有特殊诉讼时效规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均要适用特殊诉讼时效,在没有特殊诉讼时效规定的情况下,才适用普通诉讼时效。
3.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不同于普通诉讼时效,并非统一的,而是针对具体民事活动的调整需要的,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诉讼时效期间。
二、
特殊诉讼时效有哪些
特殊诉讼时效有:
1.短期诉讼时效。下列时效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这类时效的诉讼时效为一年,短于一般诉讼时效的两年。
找法网提醒,当发生上述四种情形时,权利人必须在1年内主张权利。否则就必须承担败诉的风险。
2.长期诉讼时效。长期诉讼时效有: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其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这种情形下的诉讼时效为4年。
3.最长诉讼时效。国家规定为二十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三、
最长诉讼时效特殊情况
最长诉讼时效不同于其他各种诉讼时效的特殊情况表现在:
1.其适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各类民事法律关系。
2.其时效期间是20年。
3.其适用前提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时开始计算,即使权利人不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亦只在20年内获取法律保护。这不同于以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作为适用前提的其他诉讼时效。
4.其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有关延长的规定,而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法典为什么要规定诉讼时效期间的特殊起算规则
法律分析:
1. 一般诉讼时效: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如我国《民法典》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
2. 特别诉讼时效: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如我国《民法典》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总结:
1. 一般诉讼时效通常为三年。
2. 特别诉讼时效优于普通诉讼时效,需依照法律规定执行。
诉讼时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诉讼时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诉讼时效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控制并能发生权利消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2、诉讼时效具有强行性由法律规定的不得当事人自行约定或规定
3、诉讼时效的效果是期间与事实的结合
4、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但并非所有的请求权如物上请求权
5、法官无权主动释明并适用该时效的规定需要当事人提出适用该制度诉讼时效的起算,也即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它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即从权利人能行使请求权之日开始算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诉讼时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诉讼时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诉讼时效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控制并能发生权利消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2、诉讼时效具有强行性由法律规定的不得当事人自行约定或规定
3、诉讼时效的效果是期间与事实的结合
4、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但并非所有的请求权如物上请求权
5、法官无权主动释明并适用该时效的规定需要当事人提出适用该制度诉讼时效的起算,也即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它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即从权利人能行使请求权之日开始算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