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更新时间:2023-02-28 08: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理由、标准和依据。是由社会经济生活条件为基础的法律上用以确定行为人责任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这方面内容的设定,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所不同,那么您知道民事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

民事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过错为依据,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所谓民法上的过错,就是违法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故意和过失的区分,在刑法上对于定罪量刑有重要意义。但在民法中,确立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一般不因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不同,不管是故意伤害还是过失致人伤害,其承担的民事责任除了刑事附带的民事赔偿案中无精神损害赔偿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在我国,《民法典》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是被公认的确立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规定。这一原则的确定,为民事主体的行为确立了标准,它要求行为人要尽到对他人的谨慎和注意,努力避免损害后果发生,即要做个“谨慎人”。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掌握的标准是,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同时,适用过错责任贯彻的是“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即受害人在主张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时,要举证证明加害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主观过错,即具有故意或过失,如不能举证证明,则其主张将不能成立。由于过错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及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现有科技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很难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且在一些特殊领域,要探究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几乎不可能,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相应而生了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适用方法——过错推定责任。过错推定,是指为了保护相对人或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行为人只有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情况下,行为人才可以不承担责任,过错推定是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形式,系采用举证责任倒置来完成的。显然,适用过错推定等于免除了主张行为人主观过错的举证责任,只要符合特定情形,就应由被告(行为人)就自己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毫无疑问,更有利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民法典》第121、125、126条关于职务侵权行为、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工作场所致人损害就是采用过错推定来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的。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以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由与该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的行为人,不问其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我国民事立法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我国《民法典》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原则性法律规定,具体的适用范围由法律作出特别规定,如高度危险作业、动物致人损害、环境污染,是我国《民法典》规定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几类特殊的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意义,在于加重行为人的责任,使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更容易实现,受到损害的权利及时得到救济。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在侵权领域产生的,但随着契约、贸易关系的增多和发展,适用最广泛的还是在合同违约责任的领域。

  (三)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致害人和受害人都没有过错,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以公平考虑为价值判断标准,根据具实际情况由双方公平地分担损失的原则。

  在处理侵权问题时,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情况。这种情形,谈不上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性,按照过错原则,行为人不负赔偿责任;同时这种损害并非出自特殊的法律规定事实亦不能适用于无过错责任原则。但是,如受害人无端遭受损失而又得不到任何补偿,未免有失公平。因此,侵权理论在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之外,又产生了公平责任原则

民事法律责任

二、

民事法律责任履行方式有哪些

  民事责任的承担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承担两种形式,这两种责任形式都统一规定在《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之中。根据《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其中第6条和第8种是典型的合同责任。修理、更换、重作的责任通常发生在合同一方当事人所交付的物有质量瑕疵时。支付违约金的民事责任则是发生在当事人在合同中对违约金进行了约定或法律规定违约金,义务人违约时。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三、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区别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区别主要在于:(一)产生的原因不同。民事责任是平等主体间因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或当事人所约定的义务而应承担的责任。刑事责任则是因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而产生的法律责任。(二)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在处理民事责任时,适用的是民事法律规范,如《民法典》等。在处理刑事责任时,则适用《刑法》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刑事法律的规定等。(三)承担责任的形式不同。民事责任的承担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刑事责任的承担形式为接受刑事处罚。(四)追究责任的形式不同。民事责任按照不告不理的原则,由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后再由法院判决。刑事责任则主要由国家司法机关予以立案侦查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在符合《刑法》规定的指定情形的,也可以由当事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归纳的关于民事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所包含的部分及其具体内容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够帮助解决您的疑惑,如果您还有其他方面的法律问题,欢迎上找法网法律知识平台进行咨询,找法网律师为您答疑解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07984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民法典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哪些
民法典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过错责任原则一般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
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是什么
民法典一般侵权行为采取过错归责原则。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民法典一般侵权行为适用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民法典一般侵权行为采取过错归责原则。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
怎样简单的论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般民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为:<br/> 1、过错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br/> 2、无过错
民事案中做假证的法律责任
你好,建议积极说明实情
7岁小孩应负民事法律责任
学校未尽到管理义务 需要法律服务可以电话联系
民事土地法律责任咨询
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逼债逼死负什么民事法律责任
不仅仅是民事赔偿责任了,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需结合具体情况和情节。
宠物到宠物医院做手术失败三次,可以向医院索赔吗?
手术失败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可以索赔,如果医院明显违反诊疗规范导致手术失败的,可以主张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营养费,如果构成残疾,还要赔
手机买贵了几百块
如果手机买贵了且投诉无果,您还可以考虑通过消费者协会或第三方调解平台进行维权。同时,如果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也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
你好,我想问下,我们小区楼顶被人建了房子属于违建吗?
小区楼顶建房可能违建。具体处理方式:1.自行拆除,恢复原状;2.向相关部门申请合法化手续;3.如被认定为违建,接受相应行政处罚。处理时需考虑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要
高三暑假工交了商保对上大学有影响吗?
交商保主要目的是防范意外风险。购买时,要确保保险范围适合暑假工作内容。若发生意外,按保险流程申请赔偿。若因工作受伤涉及法律问题,应及时咨询律师。大学录取主要基于
您好,请问如果父母曾经有过犯罪行为,子女可以入党和入团吗
父母犯罪对子女入党入团无直接法律限制。但党组织或团组织会综合考察,包括家庭背景。若父母犯罪严重,可能影响子女政审。建议提前了解组织要求,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