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当得利的司法解释

更新时间:2024-07-30 01: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关于不当得利的司法解释明确了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时,受损失者可要求其返还。同时,《民法典》规定了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和返还范围,但存在规定过于原则化、具体化不足的问题,造成司法实践中的困难。在判断是否构成不当得利时,需考虑利益获取、损失、因果关系和合法根据等要素。此外,受害者可委托律师在诉讼中维护自身权益。
一、

不当得利的司法解释

  不当得利司法解释的规定是: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我国民事立法关于不当得利只有两个条文。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第九百八十六条: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第九百八十七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第九百八十八条:得利人已经将取得的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义务。

  《民法典》对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司法解释对不当得利的返还标的、返还范围也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但对不当得利的规定过于原则,对不当得利的返还客体未做区分,没有明确的受益人主观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司法解释中对“返还不当利益”的界定不完备,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并不限于原物及其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解释不明确。现行法规价格偿还的计算方法,善意受领人在所得利益不存在时免除的返还义务以及转得人的返还义务等未作规定。我国《民法典》与司法解释对不当得利都有立法规定但由于这一制度的规定的粗糙,太过抽象化,概括化,造成了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的适用困难。法官在审判此类案件时只能依据“衡平”的原则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应返还的范围。但是法官的素质良莠不齐,与要求法官有较强的正义感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相差甚远。法官的认识不同,会造成相类似的案件出现巨大的差异。

  不当得利与民事行为、无因管理以及侵权行为等同为债的发生根据,但它们之间是不同的。

  未生效的民事行为取得的利益是合法的、正当的,当然不成立不当得利;如果民事行为无效、被获得的利益移交本人,而是由自己占有,构成不当得利。

  侵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也可能从中得到利益,这种得利构成不当得利。

关于不当得利

二、

不当得利可以找律师吗

  不当得利可以找律师的。因为在起诉和开庭审理的时候,可以委托律师前去。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 【不当得利】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不当得利构成要件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四,包括一方获得利益,他方受到损失,获得利益和受到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获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

  (一)一方获得利益

  一方获得利益是不当得利成立的要件之一。如果一方使他方的财产受到损害,自己并未从中锋利任何利益,即使依法应负赔偿责任。

  (二)他方受到损失

  他方确定受到损失是不当得利成立的另一个要件。如果一方获得利益,他主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任何损失,就不构成不当得利。

  损失,包括现在财产利益的减少,即直接损失或积极损失和财产利益应当增加而没有增加,即间接损失或消极损失。其中,对于损失的解释不应介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制度那么严格,如在给付不当得利情形下,一方因他主为给付而受利益,对他方即构成损失;在非给付不发得利情形下,一方取得依权利内容应当归属于他方的利益,他主即构成损失。

  (三)获得利益和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所谓利益和受到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指他主的损失是因一方利益造成的,这种因果关系的含义,成法理论上有直接因果关系说与非因果关系说之争。前者主张,锋利利益和受到损失必须基于同一原因事实不同,即使获得利益和受到损失之间有所牵连,也无因果关系。

  不当得利的作用,在于依照衡平观念对财产利益的不当变动进行一方没有法律的上的原因而取得利益,他方因而受到损失,应当基于衡平观念并依照社会伦理来确定有无因果关系。在利益和损失之间尽管有第三人的行为介入,得利的规定,令第三人负不当得利的返还义务。

  (四)没有合法的根据

  造成他方损失而使自己获得利益,所以构成不当得利,是因为该项利益的取得没有合法根据。

三、

《民法典》中的不当得利是怎样的

  第九百八十五条【不当得利定义】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第九百八十六条【善意得利人返还义务免除】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第九百八十七条【恶意得利人返还义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第九百八十八条【第三人返还义务】得利人已经将取得的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义务。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关于不当得利的司法解释的相关知识,总之,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民法典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是怎样的
一、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1、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具体如下: (1)不当得利的概念。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 (2)不当得利的分类有哪些;不当得利依据不同标准可以作不同划分,最基本的划分是依据不当得利是否基于给付行为而发生,将其分为给付不当得利与非给付不当得利; (3)不当得利管辖地; (4)不当得利举证责任; (5)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二、不当得利有哪些构成要件 1、一方面取得财产上的利益; 2、他方受有损失; 3、取得利益与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4、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关于不当得利的认定
以下是关于不当得利的认定: 1. 一方获得利益; 2. 他方受到损失; 3. 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 4. 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以下情形除外: 1. 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2. 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3. 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且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不当得利司法解释的规定是什么
法院对不当得利的认定: 1、一方获得利益,指因一定的事实使总财产有所增加或避免减少; 2、他人利益受到损失,即因一定的事实发生,使利益所有人得财产总额减少,恰与利益取得人的财产状况相反等; 3、一方取得利益与一方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4、一方取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相关知识推荐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没有想要的解答?推荐咨询本地专业律师
平台律师团
已服务 9.9万人
响应 2分钟内
7x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性解决方案
咨询我
律师解答动态
这明显是虚假宣传诈骗,要保留付款凭证、聊天记录等证据,尝试和对方沟通退款。若对方拒绝,可考虑通过法律
先保留好购买凭证和吃到的被老鼠咬过的东西,这是维权的关键证据。可找超市协商,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比如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1分钟前
高三学生在外辅导仍需缴纳原学校学费,除非有特殊协议或政策规定。建议咨询学校或教育部门确认具体政策。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租机被骗当然可以报警。当遭遇租机诈骗,这属于诈骗行为,侵害了当事人财产权益。遇到这种情况,要尽快保留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一般情况下,烈士无后代,其哥哥属于烈属。依据相关法律,烈士的兄弟姐妹在一定条件下可认定为烈属。解决方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可以报警也能起诉。报警方面,若朋友虚构事实骗你投资,可能涉嫌诈骗犯罪,让警方介入调查。起诉的话,你有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2分钟前
先和孩子母亲沟通,了解拒绝出示身份证的原因,好好协商,讲清楚办理出生证明对孩子的重要性。要是沟通没用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