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期限的合同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2-02-03 12: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我们知道,合同也是需要附期限的,才能更好的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使双方完成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那么附期限的合同名词解释?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附期限的合同名词解释

  附期限的合同是指在合同中指明一定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或消失的前提的合同。附条件的合同是指在合同中规定了一定的条件,并且把该条件的成就或者不成就作为确定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或者失去法律效力的根据的合同。合同所附期限与条件,都是对效力所作的限制,但两者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即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当事人在设定时所不能确定的,也就是说,条件有可能成就,也可能不成就。如果条件是必然成就的,那么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只需要附期限,而无须附条件了。因为期限是必然到来的,也是当事人能够预知的。

  所谓期限,是指当事人以将来客观确定到来的事实,作为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附款,期限是法律行为的附款,是限制法律行为效力的附款,是以将来确定事实的到来为内容的附款。这里的期限与法律行为的履行期限是有区别的,履行期限是基于已生效法律行为所负义务的履行所加的时间限制。

附期限的合同

二、

附履行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生效解除吗

  合同约定了履行期限的,是属于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所以合同期限届满后合同就会解除,不需要主张解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六十条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三、

附期限合同有什么内容

  附期限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设定一定的期限,作为决定合同效力的附款。其中期限是指当事人以将来客观确定到来之事实。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附期限合同中的附期限可分为生效期限和终止期限。1、生效期限又可称为始期,是指以其到来使合同发生效力的期限。该期限的作用是延缓合同效力的发生,合同在该期限到来之前,其效力处于停止状态,待期限到来时,合同的效力才发生。2、终止期限是指以其到来使合同效力消灭的期限。附终止期限合同中的终止期限与附条件合同中的附解除条件的作用相当,故其又称为解除期限。3、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期日,如某年某月某日;也可以是一个期间。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附期限的合同名词解释的相关知识,由此可知,附期限的合同指在合同中指明一定期限,以此来约束合同双方的权利以及义务。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合同期限相同,可以约定不同时间的试用期吗
劳动合同中可以规定试用期,但应当满足以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其他。<br/>
律师解答动态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公司未让员工佩戴耳塞致听力下降,一般有赔偿。员工可先去做职业病鉴定,若被认定为职业病,就属于工伤。之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一般来说,若你在办理业务时登记了个人信息,他们可从登记记录获取。另外,在有合法调查需求时,比如涉及案
王畅律师
王畅律师
4分钟前
@@您好,如上问题,稍后和您沟通!!!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9分钟前
接到执行书且支付账户被冻结,很可能会上征信。法院执行通常是因当事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这种
李秀云律师
李秀云律师
12分钟前
能否说一下具体问题,以便帮助你解答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0分钟前
头被打破俩洞,对方先动手,这可能构成人身损害。建议及时就医,保留好病历、诊断证明等就医材料。同时,可
我也要提问